在古稀之年的开端,我从书橱中翻找出不同版本的《共产党宣言》,怀着庄重且认真的心境,正襟危坐,反复研读了数遍。这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我对自身的 “补课”,甚至可说是一种忏悔。此前,虽说对这部政治经典早有听闻,诸如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等名句更是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中,然而,过往大多是 “被动学习、随声附和”,着实未曾静下心来通读、精读、系统研读,更遑论将其融会贯通、理解透彻。我深知,作为一名信仰者,若仅仅满足于一知半解,这不仅是一种遗憾,更是对信仰的辜负。故而,在步入 “老年人新时代” 的当下,我以 “恶补” 的决心与精力,细细品味这部经典,越读越觉清醒:《宣言》永远是我们的 “政治老祖宗”!诚如恩格斯所言:“不管这个《宣言》有多老,我们认为永远值得一读。”
一、关于对版本、译文与序言的认识
我的书橱里珍藏着几个版本的《共产党宣言》,有些是工作期间发放所得,有些则是出于信仰与崇敬特意收藏。其中,有几本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最早的一本,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从村里图书室借回家的。那时,我翻看了开头和结尾,只觉内容晦涩难懂,心生敬畏,尚未读懂便搁置一旁。恰在此时,村里的图书室撤销了,这本书也就阴差阳错地留在了我手中,成了我的 “收藏品”,几十年来,我始终妥善保存着。后来,我在外出时又寻觅到两个版本:2016 年 8 月,我参观广饶县大王镇刘集村的 “《共产党宣言》纪念馆”,带回了一本 1943 年由博古译释的版本;同年,我前往大连 “红方块集团” 编制 “红色纪念文案” 时,偶然发现了 1920 年陈望道的译本,不惜放下颜面,百般求情才得以拥有。此外,还有近几年单位发放的 “干部读本”。回想起从村图书室 “借而未还” 时的懵懂,到辗转各地寻觅珍本时的执着,再到欣然接受单位发放版本的过程,每一个版本的收藏,都标志着我对《宣言》的崇敬之情日益加深,对其认知也在不断转变与提升。然而,若仅仅将这些版本当作摆设,束之高阁,实在是说不过去。此次,我下定决心,要让这些沉睡已久的文本重新焕发生机,将收藏转化为对初心的探寻,力求让泛黄的书页成为叩问信仰的钥匙。
《共产党宣言》的译文,各个版本的正文均为两万多字,此外还有七篇不同年代的序言及注释。常言道,读书应先看前言、后语或序跋。我从序言开始读起,从头到尾,仔仔细细地研读了每一个字,还翻阅了相关的延伸阅读资料。这不仅加深了我对《宣言》的认知,还让我了解到该书自发表以来的翻译、出版历程。据资料记载,170 多年来,这部标志着社会主义思想从空想到科学的划时代巨著,在全世界已有 100 多种文字版本,先后出版印刷 1000 多次。这充分表明,真理是超越时空限制的,《共产党宣言》始终散发着伟大的光芒!
对照阅读不同时期的译本,我们不仅能察觉到语言表述的演变,更能触摸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脉搏。例如,1920 年陈望道在中国出版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诞生于新文化运动的狂飙年代,其开头和结尾是:“有一个怪物,在欧洲徘徊着,这个怪物就是共产主义。”“万国劳动者,团结起来呵!” 白话文的译介,让马克思主义学说冲破了知识精英的圈层,如星星之火般洒向干涸的华夏大地,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创立,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1943 年博古的译本出现在延安整风时期,彼时对教条主义的清算需求,使得译本更加强调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其开头和结尾为:“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还有成仿吾、徐冰 1938 年的译本,开头是:“一个巨影在欧罗巴踯躅着 —— 共产主义底巨影。” 总之,所有译本都忠实于《宣言》原意,开篇便直截了当地阐述了当时共产主义所处的艰难处境:遭受旧欧洲一切势力的反对、排斥,甚至是围剿。正因如此,共产主义分别被译为 “怪物”“幽灵”“巨影”,这恰恰证明了共产主义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也更凸显出共产主义已被旧欧洲势力视为巨大威胁:共产主义必将引领无产阶级走向胜利,资产阶级的灭亡不可避免!依我之见,不同时期的版本变迁,实则暗藏着中国共产党人对真理的探索轨迹,每个译本都是时代精神的生动映照。尤其是当 “消灭私有制” 的论断与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实践相互呼应时,经典文本更展现出超越时空的强大生命力。
《共产党宣言》初次发表时,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未为其作序,也未撰写后记。现有的 “七篇序言” 中,最早的一篇是《宣言》发表 25 年后的 1872 年德文版序言,最晚的一篇是 1893 年意大利文版序言。这 “七篇序言” 前后跨度 20 年,它们分别回顾了《宣言》与国际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历程,总结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鲜经验,对《宣言》原文作出了诸多重要的阐释、修改与补充。大致涵盖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以极为明确的语言指出,《宣言》是共产党完备而详尽的 “理论和实践的党纲”。《宣言》的诞生,标志着无产阶级政党拥有了自己的纲领,开创了用科学社会主义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新纪元。其二,通过叙述《宣言》的发展历程,说明在《宣言》出版前后,工人运动持续发展。特别是从 19 世纪六十年代起,随着《宣言》的原则在世界各国工人中广泛传播,“大陆社会主义已经差不多完全是《宣言》中所宣布的那个理论了”,它已成为 “从西伯利亚起到加利福尼亚止的世界各国千百万工人共同的纲领”。其三,精辟地阐述了《宣言》始终贯彻的基本思想,即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原理 —— 唯物史观,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进一步明确了无产阶级只有历经一系列发展阶段,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大力发展生产力,使整个社会消灭剥削、压迫与阶级,才能最终实现自我解放,这便是无产阶级的 “历史使命”。其四,对《宣言》提出了许多重要的修改和补充意见。马克思和恩格斯依据 20 多年来大工业的发展以及工人阶级政党组织的发展,特别是巴黎公社的实践经验,在序言中指出:这个纲领 “在有些地方、在实践方面毕竟是过时了”,并着重强调《共产党宣言》中一些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必须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只是由于这是一个历史文献,任何人都 “没有权利来加以修改”。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序言表明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科学。在七篇序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反复强调,《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充分说明马克思主义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它并未终结真理,而是为人们开辟了认识真理的道路。所有的崇拜者和追随者切不可将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教义,误以为它是不可变更、万古不变的。在这一点上,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上,真正做到了 “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紧密结合,继承并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新成果,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时至今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是无可置疑的事实。
二、浅识《宣言》的基本章节与基本思想
《宣言》虽仅有 2 万多字,却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理论,彰显着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与 “历史使命”,饱含着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与信仰力量。尽管我才疏学浅,难以完全吃透其中深刻的理论,但回顾自己的家世、身世与阅历,即便迟读,内心依然激动不已。我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伟大而英明,它不仅指引着中国共产党走过了 100 多年的光辉历程,对于今后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我们必须始终坚守的思想武器。为加深阅读印象,在此我将《宣言》的基本章节与基本思想(或基本原理)简要记录下来。
《宣言》的开头部分主要阐述了写作背景与目的。当时,旧欧洲的一切反动势力编造了诸多关于共产主义的谣言,将其形容为 “幽灵”“鬼火”“怪影” 等,妄图扑灭蓬勃兴起的共产主义运动。为了公开阐明 “自己的观点、目的与意图”,“各国的共产党人集会于伦敦,拟定了如下的宣言”,即《共产党宣言》,并将其公之于众。接着,《宣言》分四章展开论述。
第一章 “资产者和无产者”。本章运用历史唯物论,深刻阐述了阶级斗争学说,深入分析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及其相互斗争的过程。依据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根本矛盾,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 “两个必然” 客观规律,提出了 “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 的著名原理。同时指出,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必然会发展为夺取政权的政治斗争,最终导致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此外,还强调要加强国际团结,使无产阶级运动成为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本章的结论是:“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
第二章 “无产者和共产党人”。这是《宣言》作为党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章。该章科学分析了阶级与政党的关系,详细论述了共产党人的品格与目标任务,明确指出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代表着整个无产阶级的共同利益。文章公开表明共产党人的使命:“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在无产阶级反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种发展阶段上,他们始终代表着整个运动的利益。” 共产党是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先锋队组织。基于此,明确规定了共产党的纲领和目的,初步阐明了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的思想,并从理论上对 “国家” 进行了界定。同时,深刻批判了当时盛行的各种反共产主义谬论,郑重声明:要消灭建立在少数人对多数人剥削基础上的最后且最完备的私有制。原文表述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消灭私有制(消灭私有财产权)”。为实现这一目标,明确提出了共产主义革命的十大举措,包括 “剥夺地产,把地租用于国家支出;废除继承权;没收一切流亡分子和叛逆分子的财产;把农业和工业结合起来,促使城乡对立逐步消亡”,等等。科学阐明了共产主义革命必须与传统的所有制关系以及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即 “两个彻底决裂” 的伟大思想。唯有如此,无产阶级才能真正实现解放自己的伟大历史使命:消灭一切阶级,最终解放自身。本章结尾指出:共产党必将是一个 “以个人自由发展为大家自由发展为条件的联合体”。
第三章 “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在这一章中,全面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对各种反动的、保守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潮进行了深刻批判,有力捍卫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纯洁性。
第四章 “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动派的态度”。这一章公开表明了共产党人对待各种反对派的革命态度,即共产党人不仅要坚持斗争基本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还要在斗争联合中保持独立性。这说明共产党人要取得革命胜利,一方面要制定正确的革命纲领,坚定正确的革命道路;另一方面要有正确的斗争策略。同时庄重申明:共产党人光明磊落,“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共产党人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并且强调不应放弃斗争,不应让革命停滞不前,而应运用 “拥有发展得多的无产阶级去实现这个变革”。共产党人的意志是:“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阶级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一条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宣言》的最后,是那句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的经典口号: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一口号为各国工人阶级提供了明确的行动指南,成为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团结奋斗、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的强大思想武器,将各国工人阶级紧密团结在一起,共同开展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推动国际工人运动迈入新的阶段。
三、肃读经典的收获与醒悟
经典的魅力在于其常读常新的生命力。从年轻时对《宣言》的崇拜,到一生将其作为信仰的坚守,再到如今古稀之年的 “补课”,我将这部 “政治老祖宗” 的智慧穿越历史的重重迷雾,使其成为观察时代、思考现实的有力工具。这或许就是对 “永远值得一读” 的最好诠释。在我看来,重读经典并非思想的倒退,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人类文明更为广阔的远方。我们从中获得的并非教条式的结论,而是对世界认知的深刻转变,同时也为自己的政治信仰确立了全新的思考坐标。在此,我想记录下自己的几点收获。
《宣言》的广度,再次拓宽了我的视野。170 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冲破思想的重重枷锁,创作出这部划时代的巨著《共产党宣言》,这无疑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次 “壮丽日出”。它开辟了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高高擎起了全人类解放的光辉旗帜。真理的光芒,跨越时空的界限,从欧洲大陆诞生,一路播撒到神州大地。从英译本、俄译本,到第一本中文译本的艰难辗转,其影响力正如恩格斯所说,它 “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从 “七篇序言” 中可以看出,凡是有《宣言》出现的地方,都吸引着全球各地人们的敬仰与追寻。在我国,陈望道翻译《宣言》时,“蘸着墨汁吃粽子,还说味道很甜”。这甘甜的真理,坚定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与初心,指引着一次次中国革命与改革的伟大实践。它激励着最初的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念、不畏艰难,带领中国人民从苦难中奋起;如今,它继续引领着中国共产党人开拓创新、奋发进取,带领中国人民书写新时代的辉煌篇章。阅读《宣言》,让我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创建与理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进一步拓宽了我的政治视野。
《宣言》的温度,让我深感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宣言》绝非历史博物馆中仅供展览的文物,也不是书橱里的装饰品,而是能够让世界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的 “碳”。特别是当读到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 这句话时,仿佛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位伟人就站在眼前,他们用澎湃的激情呐喊出心中的坚定信念,让人热血沸腾!就我个人而言,加入党组织已有 40 多年,却从未真正精读《宣言》,更未曾对照经典审视自己的初心,实在是一大憾事。此次研读之后,不仅在理论上有了显著提升,更真切感受到了《宣言》所蕴含的温度。由此,我对自己的选择深感无悔,也倍感骄傲。当然,我也深知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
《宣言》的厚度,让我明白理应终身学习。《宣言》绝非简单的历史事实与过程记录,其中无时无刻不闪耀着与时俱进的真理光芒。《宣言》基于科学原理,紧扣时代脉搏,观照世界发展,其理论突破为全球治理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撑与发展路径,成为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这是我阅读后的深刻感悟。《宣言》中提到,“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事实上,《宣言》带给我们的指导意义远不止于此,其方向与原理具有更为深远的价值。正如后续序言所说,“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 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例如,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都是《宣言》思想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崭新形态。《宣言》为我们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正是沿着这条道路,新中国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之路。这便是《宣言》的深厚内涵与强大力量,值得我们终身崇敬、终身学习。
最后,我想说的是,尽管我在晚年才深入研读《宣言》,但能够在有限的生命中,在对无限真理的追寻中,有所认知、有所醒悟,始终跟随《宣言》指引的科学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前行,这对于我这样一个普通党员而言,便是最大的教育意义所在。
2025 年 5 月 4 日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