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登录注册
恢复默认
  • 明黄

    淡蓝

    淡绿

    红粉

    白色

    灰色

  • 14px

    18px

    20px

    24px

    30px

  • 默认黑

    红色

    蓝色

    绿色

    灰色

  • 0

    1慢

    2

    3

    4

[征文编号:37]【征文】巢北片通了公交车

作者:王福友   创建时间:2019-11-08 11:40  阅读量:19990  推荐数:0   总鲜花数:0赠送列表   字数:1966

巢北片通了公交车

 

王福友

 

2018821日,地处巢湖北片的夏阁、柘皋、苏湾、栏杆和庙岗等乡镇,终于都开通了公交车,结束了巢北片绝大多数乡镇几十年不通公交的历史。至此,巢湖市区至各个乡镇基本实现公交全覆盖,实现了群众梦寐以求的能和城里人一样在家门口坐上公交的愿望。

当身在上海的我,从《巢湖发布》微信公众号看到推送的相关消息时,难抑心中的欢欣,随即又在朋友圈进行了转发,让更多人看到,让更多人一起来分享这份喜悦。

没想到,真没想到,这么快就通了公交车!那几天,这句话从多少巢北群众的口中,不由自主地蹦出,无以言表的欣喜之情,在他们心中洋溢、激荡。那逢人就说的场面,已多少年难得一见了。

群众没想到的事,有人想到了,不光想到了,而且落实了,让多年的梦想一朝成真。心中不由得竖起大拇指,为这样有远见有胆识有魄力接地气讲效率办实事的政府点一万个赞。

当晚给家中打电话,电话那头的父亲嗓门宏亮,透着兴奋:“是的哦!哪想到暲子还通了公交车唦!这下子出门、上街、上集都方便多了!”父亲与我的这次长聊,似乎把他一下子又带回到从前的记忆里。

我家四五代人,世居苏家湾。以前,我的祖辈、父辈,但凡出远门,靠的都是自产的“11路”。远到上巢城、八斗、清涧、西山驿,近到上柘皋、分路、梁帝庙、古河、油坊集,无论是买盖房子的木头、毛竹、芦席,还是卖西瓜、捉小猪,或手拎肩挑,或拉着板车,几乎都是步走。

记忆最深刻的,有那么几次。

那年,我的曾祖父过世,我的七祖父当时在巢湖水泥厂工作,父亲去他那报丧。当时,父亲大概十六七岁,他天刚亮就从家里动身,走的是小路,一路经包坊、太平庵、大坝、夏阁、万家山……快中午时就赶到了水泥厂,在那里吃过中饭,再回头往家急赶,到黑一大晚上才回到家。来回七十多公里的路,因那时父亲长年赤脚磨练惯了,即使这样远途跋涉,脚板也没有起泡。只是到家后,人快要累瘫,两条腿好像已不是自个的了。

时间一晃过去将近10年,大概是过“艰巨”时,为了节省开支,父亲和我的三祖父二人,步行去三祖父的大女儿(也即我的大姑妈)家。大姑妈当时嫁在合肥,离老家有七八十公里的路程,两人半夜就从家里出发,白天再走一整天,才到大姑妈家,买回20斤便宜的米。

再一次,是父亲去合肥卖西瓜,请本村的“小四轮”装了1700斤西瓜,当时每斤西瓜2分钱,结果卖得17块钱,蚀了清本,父亲心疼、难过,有苦无处诉。

1985年,我家在村南盖了4间砖瓦房,这栋房子是给大哥结婚用的。盖房的木头、椽子、毛竹、芦席,则是我和大哥、大姐夫以及我的一个小叔爷,拖着两挂板车,从西山驿买回来的。年轻人没吃过那么大的苦,4个人拉着两车竹木等材料,一路上走走停停,又饿又渴又累又乏,筋疲力尽,有时停下来,往柏油马路上一躺,一动都懒得动。

时间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城乡公路上不光有了小四轮,还有了面包车、中巴车奔跑的身影。特别是90年代以后,很多私人经营的中巴车成为农村客运的主力。当然也有从滁县、全椒、合肥开过来的长途汽车,途经家门口,乘座也方便。再后来,又有了从巢湖驶向各个乡镇的出租车,在巢湖工作、上学的,到巢湖办事、买卖的,都可以有选择地搭乘。

方便是方便,但农用客运的安全隐患也显而易见。为了抢客源,多拉快跑,很多司机安全意识淡薄,往往车辆严重超载,即招即停,你争我抢,险象环生。有的车主还擅自涨价,弄得乘客生怨言、出恨声。更有“黑车”宰客,成为众矢之“的”。

近几年,从巢湖到赵集、栏杆、苏湾的公路几经翻修,已建成较为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为车辆的平稳、安全行驶提供了相应的保障。城乡道路交通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这是有目共睹的。现在,巢北片这3个最边远的乡镇又适时开通了公交车,更是为老百姓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捷,可谓顺应了民意,贴近了民心,方便了出行,赢得了赞誉。

今年8月份,我从上海返巢办事,特意取道芜湖,转乘火车到巢湖,再乘公交车回家,算是体验了一把。每几分钟、十来分钟就开来一趟公交车,十分及时、方便。车厢内宽敞、明亮、整洁、凉爽,全程2元、3元,票价低廉、公道,坐在车内,看着窗外路两旁高耸入云的白杨,蓝天白云下大大小小的村庄,连绵起伏的丘陵、山岗,无边无垠的各类庄稼,还有那一辆辆崭新的不断交会而过的新能源公交客车,内心不由感慨万千:短短几年,家乡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特别是困扰了几代人的交通出行难题,终于迎刃而解,这一惠民利民的阳光工程,是建国70年来家乡取得辉煌成就的见证,它带给家乡人民的是看得见的实惠,享受得到的便利。

谁不说我巢湖好呢?

 

 

王福友,安徽巢湖人。在《人民日报》《诗刊》等报刊发表作品。

通联:201602上海市松江区佘山镇陈坊桥东青139   王福友

电话:13918518386

邮箱:qsmy919@163.com

【编者按】您的参赛作品已釆用,敬请关注新长城文学网公众号,感谢您对本次赛事的支持!

新长城文学网公众号

求索者文化传媒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