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写作老师
晗蕤
(一)
晗蕤的书房,是客厅和卧室改装而成,八十多平方米,东面墙边,一排挺拔的木质书架,犹如巍峨山脉,层层叠叠,搁架满满当当。各类文学典籍,分门别类,它们静静地伫立,在无声地诉说着,岁月沉淀的智慧,只待主人去开启,思想的探索之旅。南面,一组宽敞明亮的窗户,如同书房的眼睛,射进两股光线,慷慨无私。窗户两边全是书架,摆满了各式唱片、磁带、CD、MVD、DVD和U盘,一张古朴的书桌,摆在窗台前,承载着无数的灵感与思考。桌面上铺一张毛毡,用来辅助书写毛笔字,左上角摆放的毛笔架,挂满毛笔,旁边的紫檀笔筒里,插着几支钢笔、碳素笔,右上角摆着一台电脑,金属质感冰凉,正前方的台灯,造型简约却不失优雅,柔和的黄色光晕,恰似夜空中的暖月,将桌面照亮,为晗蕤营造出一片书写、阅读的小天地。西面,除了墙角处卧着一个小小的边柜,整面墙全是音乐和书法类的书。边柜上摆放着的两盆绿植(君子兰和绿萝),生机盎然,翠绿的叶片舒展着,与书房内的书卷气息,互相呼应,为这略显严肃的空间,增添了一抹灵动的自然之美。北面,一组舒适简易的木质沙发和茶几,惬意地安置着,茶几上升起的茶香,伴随着时光,在书页的翻动中缓缓流淌,墙面是晗蕤的书法作品四条屏,节奏灵动,功底略欠,靠近四条屏,两边是两组上锁的大立柜,纯木质的,从外面看不到里面的物件。
昨夜的小雨滴,轻扣着窗户的玻璃,像是约晗蕤去看月亮,而晗蕤伏案阅读,一个背影,两肩宽阔,小寸头,络腮胡的茬茬清一晰可见,略弯的脊梁,显示出巨大的张力,说是雕塑,一点不为过。其实,晗蕤是被一本旧书吸引住了。书页已经泛黄,散发着一股陈旧的气息。他轻轻地翻开,小小的一张宣纸飘落而下,上面是毛笔书写的,一首未完成的《浣溪沙·暮雨初歇》残词:“细雨湿阶暮色幽,残红委地韵难休。风摇瘦竹意悠悠。”词句优美却带着一丝寂寥,落款竟是去世多年的祖父。
晗蕤的心,猛地一紧,她仿佛感觉到,祖父就在这张纸的背后,静静地注视着他。他小心翼翼地拿起宣纸,指尖轻轻抚过那些字迹,仿佛能触摸到,祖父当年书写时的心情。
一张宣纸,把晗蕤的心海激起千层浊浪。他思想着,祖父的那个时代,写作的人们,之间的交流,是否热闹?是否真诚?是否像现在这样快捷?
一系列的思考,促成晗蕤续写了祖父的《浣溪沙.暮雨初歇》:“旧梦渐随云影散,新愁且付晚钟收。凭栏独看月如钩。”便发在了“新长城文学网”作者交流群里,没想到,这条动态刚发布不久,下面就涌来了许多评论。有人用李清照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来回应他,还有人用纳兰性德的“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与他唱和。
晗蕤沉浸在这些诗词的世界里,他仿佛找到了知音。每一条评论,都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他心中那扇紧闭的门,让他感受到了文字的力量和魅力。
这时,群主“蓝儿”作了一首《临江仙·暮雨幽思》
“暮雨轻敲幽砌冷,残英漫洒阶前。风吟瘦竹韵如弦。暮云凝紫黛,远岫入苍烟。/旧念纷随流水去,新愁悄掩眉山。晚钟声里意千般。凭栏思旧事,对月叹流年。”
立刻引发了群里的喝彩。晗蕤也被这首词深深折服,同时,他想起了曾经注册新长城文学网的事。
(二)
时在2020 年 4 月,因为“新冠”,封城后的第三周,城市仿若被按下了暂停键,一片死寂。晗蕤站在书房窗前,目光痴痴地凝望着楼下那棵梨树。曾经,它满树繁花,如云似霞,美不胜收。可如今,花瓣在微风中簌簌飘落,打着旋儿,最终无奈地坠在草地上。像在向晗蕤诠释着自由,此情景,晗蕤感觉,他的心被禁锢了。
“出于对自己的尊重,我不能天天就盯着手机,得干点正经事!”晗蕤轻叹一声,缓缓转身,回到桌前。打开电脑,有意无意地点进了一个文学网站——新长城文学网。
屏幕里,置顶的《隔离日记三则》瞬间吸引了他的目光。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着疫情之下的生活,那些文字,仿佛有了生命,轻轻触动着晗蕤的心弦。就在这时,蓝光闪烁,一个 ID 为“蓝儿”的动态:“欢迎您来新长城文学网。”
月光下,小区内万籁俱寂,晗蕤开始了“新长城文学网”的注册。每一个步骤都小心翼翼,仿佛在完成一项神圣的使命。终于,他成功注册了自己的账号,看着屏幕上那个属于自己的创作空间,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动。
投一篇散文,一种成就感。第二天下午,审核通过,还有蓝儿的点评:“你的散文缺了人间烟火气……”晗蕤读着点评,脸颊涨得通红,心中既有些惭愧又觉得受益匪浅。他认真地记录下蓝儿的建议。为了能写出更贴近生活的作品,晗蕤开始聚焦,日常生活中细节。
社区志愿者送来的蔬菜包,成了她观察的对象。他仔细地数着,土豆上的芽眼,感受着每一个细小生命的倔强。他把体温计放在窗台上,看着水银柱的升起,惊叹它的真实,还有……
晗蕤投了他的第二篇散文《体温计》。两天后,便登上了网站首页。评论区里,大家纷纷留言点赞,其中一条评论引起了晗蕤的注意:“我是体温计,当年非典时我在医院,你是碳素笔,现在轮到你们记录历史了。”这条留言仿佛一道电流,直击晗蕤的内心,让他更加深刻地意识到自己写作的意义。
随着写作的深入,晗蕤决定挑战诗歌创作。她精心写了一首,关于隔离生活的诗,投稿后却如石沉大海,杳无音讯。三天后,她收到了一条评论,是蓝儿的:“比喻太甜,苦才是防疫的底色。”
晗蕤看着这行评论,心中满是失落,但也明白了自己的不足。他开始反思自己的创作,尝试去寻找生活中那些苦涩而又真实的元素。
夜里十点半,小区里突然响起了紧急通知:“全员核酸检测!”晗蕤匆匆穿上衣服,来到检测点。在排队的过程中,他仔细观察着周围人的神态和动作。有人因为长时间戴口罩,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有人焦急地看着前方,盼望着快点做完检测。
回到家后,晗蕤灵感突发,写下了一首诗。当他投稿完成时,很快被退回,又是蓝儿,一大段退稿理由,其中一句:“是个讲究语言凝练,核酸棉签是春天的柳枝,刮擦着咽喉深处的峭壁,这句很精彩。”
经过多次地修改,晗蕤再次投稿,两天后得到审核通过,况且获得“优”评,也很快引发了热议。许多网友在评论区留言,称赞这首诗写得真实而有力量。晗蕤看着屏幕上的留言,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与此同时,晗蕤的作品在网络上逐渐传播开来。趁着心气,他又写的一首诗《封城的夜》,在网络上也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诗中写道:“封城的夜,寂静如墨/路灯守望着空荡的街/窗口的灯光明灭闪烁/像无数沉默的眼睛/凝视着这场灾难的漩涡/心中有恐惧,有希望/在这漫长的黑夜里/等待着黎明的曙光。”这首诗简洁而有力地表达了人们在封城期间的复杂心情,被很多网友转发。
第二天,蓝儿推荐了一篇《阴性与阳性之间的十四行诗》给晗蕤。诗中藏着未加密的隐喻:“解封文件像离婚证/公章盖在四月最柔软的腹部”。晗蕤看着这首诗,心中渐渐明白了蓝儿的良苦用心。
从那以后,晗蕤的作品在网络上越来越受欢迎。他的一篇篇散文、诗歌如同璀璨的星辰,在新长城文学网的天空中闪耀。
他的另一首诗歌《希望之光》,更是在网络上广泛流传。诗中写道:“疫情的阴霾终将散去/希望的曙光正在升起/每一个坚守的身影/都是照亮黑暗的烛炬/我们携手共进/迎接那美好的晨曦。”这首诗激励着无数人在困境中坚守希望,勇敢前行。
然而,晗蕤开始注意这位名叫蓝儿的。是男?是女?是编辑?还是作者?还是?
(三)
在网络编织的星河里,缘分的丝线,悄然缠上两颗心。晗蕤指尖轻点,那份主动申请好友的决然,似勇者踏入未知之境,怀揣着对陌生友情的憧憬,却也带着几分涉世未深的懵懂。蓝儿头像闪烁刹那,一段师生故事便拉开了帷幕。
初识之际,空气里满是试探的气息。晗蕤的问题,如粒粒石子,投入蓝儿心湖,泛起层层涟漪。“你多大?”“何处人?”看似寻常的寒暄,在蓝儿文字中,清晰地读到,此类问题,如同冒犯隐私的利刃。感觉到,蓝儿眉头微蹙,似一只炸毛的猫,犀利言辞脱口而出:“查户口呢,莫不是侦探附体?”晗蕤一怔,脸腾地红了,仿若灼伤,匆忙解释:“不过想多些了解,并无他意。”可话语撞上蓝儿心门,徒留沉闷回响。
言语往来间,在网络上也能闻到,火药味渐浓。一个步步紧逼,试图敲开对方心锁;一个守势凌厉,谨防隐私泄露。你来我往,字句交锋,平静屏幕后是两颗心左突右撞。晗蕤心底委屈蔓延,仿若置身荒原,呼喊无人应答;蓝儿亦觉烦闷,碰见如此难缠,挣脱不得。
转机总在不经意间。谈及诗歌,剑拔弩张之势骤缓。晗蕤提及“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念及那朦胧怅惘的爱恋,仿若化身逐爱之人,徘徊秋水畔;蓝儿眼眸一亮,接上“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沉醉于先秦古韵,遥想那段求而不得的相思。从《诗经》的质朴深情,聊到李白月下豪饮,绣口一吐,半个盛唐跃然眼前;再论李清照帘卷西风,瘦比黄花,词间哀愁穿透岁月。
此时几个笑脸,网络两端,二人恰似伯牙逢子期。晗蕤轻叹,道出生活琐碎困扰,对未来迷茫无助;蓝儿静静聆听,时而宽慰,时而以诗相和。“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豁达之语,似春风拂过晗蕤心田,驱散阴霾。蓝儿亦剖白心迹,人际复杂,幸而诗书相伴,得以慰藉心灵。
渐浙地,月光倾洒,透过屏幕,文字间映见两人眼底柔情。往昔怼斥,化作烟云飘散。方觉言语冲突时,只是误闯彼此禁区,而诗歌,竟是那把和解密钥。它携着千年情思、万古哲思,轻柔摩挲暴躁心性,让灵魂重归安宁。
夜更深,对话未歇。从唐诗宋词到现代新诗,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炽热期盼,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乐观叮咛……诗行悠悠,牵起两双温热手掌。晗蕤与蓝儿,于诗海泛舟,曾经疏离的心岸,在韵律波光里缓缓靠近。
时隔几日,二人在文字里相视一笑,昨夕龃龉已远,唯余诗香袅袅。自此,网络这根红线,缠绕诗心,绑紧情谊。每有闲暇,便以诗会友,或感怀时事,或畅叙幽情。那些曾引发争执的探问,早已沦为笑谈,消散在墨香弥漫、平仄交错间。
岁月悠悠,诗心为舟,载着晗蕤与蓝儿,横渡世俗疏离之海,驶向灵犀相通之岸。岸边繁花簇拥,诗行遍插,每一字、每一句,皆为友谊注脚。在这方虚拟又真实的天地里,因诗结缘,以诗缮缘,共赴一场场精神盛宴,书写属于他们的诗意篇章。
(四)
在网络的世界里,晗蕤遇见了蓝儿,仿若一颗懵懂星辰,邂逅了皎洁明月,自此,他的世界熠熠生辉。
初识蓝儿,只觉其言辞典雅,谈吐间文墨飘香,恰似那藏于深阁的线装书卷,一经翻开,便缕缕墨香扑面,字字珠玑悦心。晗蕤虽也喜读书弄字,却常困于词句迷障,如入幽林寻径,不得通透。而蓝儿,仿若执灯引路人,信步闲庭间,便能点破那层朦胧薄雾,让晗蕤窥得文字乾坤之奥妙。每观蓝儿所言,晗蕤叹其学富五车,腹笥渊博,不知不觉间,心底已生敬意,默默尊其为师。
自那日起,晗蕤开启了逐光之旅。晨曦初露,他便蜷坐窗畔,捧一卷诗词,跟随蓝儿脚步,漫溯古典长河。从《诗经》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吟咏那质朴纯真爱恋;到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迈洒脱,仿若亲见那仗剑天涯的谪仙人;再到李清照“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愁思,感其国破家亡之殇。一页页翻过,皆是岁月沉淀明珠,晗蕤沉浸其中,如痴如醉。
蓝儿亦未负所望,隔段时日,便赠晗蕤一份诗意厚礼——一首诗的解析、讲稿及写作要领。那细致剖析,恰似春日细雨,润养禾苗。讲诗的结构布局,如何起承转合,似搭建亭台楼阁,一梁一柱皆精雕细琢;论词句锤炼,怎样字斟句酌,如匠人琢磨美玉,一刀一刻皆倾心血。写作要领更是倾囊相授,教导晗蕤需心怀热忱,眼察万象,书生活百态、感生命律动。
晗蕤或是于桌前铺纸研墨,笔尖凝韵,吐心中所感;或是电脑键盘,嗒嗒相诉,描春日繁花盛景,“桃腮杏脸竞风流,蜂舞蝶翩争嗅”,绘其色艳姿娇;抒秋夜思乡愁绪,“凉月悄爬窗棂,旧梦难眠枕上”,道那心底怅惘。一字一句,皆经反复琢磨,从平仄推敲到意象遴选,不敢有丝毫懈怠。每成一篇,便迫不及待呈于蓝儿跟前,忐忑又期待。
蓝儿批阅之时,神情专注,朱笔圈点勾画。赞其妙处,添几分鼓励笑意;指其不足,亦温和耐心,宛如暖阳化冰,助晗蕤消融困惑。那些批注旁白,不仅是文字指正,更是心灵慰藉。晗蕤视之如珍,悉心珍藏,常于夜深人静时,翻阅回味,仿若能闻蓝儿谆谆教诲,萦绕耳畔。
时光流转,晗蕤于诗词天地渐行渐远。往昔怯懦孩童,已成长羽翼渐丰飞鸟。因蓝儿引领,她穿文学迷雾,寻艺术真谛;借古典滋养,焕创作光芒。不再惧文字艰涩,反觉挑战趣味横生;过往空白脑海,如今填满绮丽篇章。
这一路相伴,是跨越屏幕的心灵相依。蓝儿以知识为桥,渡晗蕤越知识鸿沟;晗蕤以热忱为舟,向文学彼岸奋楫。他们的故事,似悠扬琴曲,弹奏于网络弦上:一个是倾囊相授恩师,一个是孜孜以求学徒;一段情谊,在诗词雅韵里生根发芽;无数交流,汇成晗蕤成长的溪流。
岁月悠悠,晗蕤深知,与蓝儿邂逅,乃命运馈赠厚礼。这份师生情分,非金钱可量,唯真心能鉴。未来征途漫漫,无论霜雪如何欺压枝头,只要忆起蓝儿教诲、诗词力量,晗蕤便觉周身皆暖。她将携满腹诗书,向着文学远方,步履不停。恰如那梅边吟鹤影,终守得一缕暗香盈袖;又似那程门立雪人,初心不改,矢志不渝。
(五)
于时光深处,晗蕤曾怀揣着对古典诗词的一腔热忱,在网络的天地里,默默耕耘。他非科班出身,中文根基浅薄如纸,不过是因着对文字美学的那缕痴迷,一头扎进古典诗词的绮丽世界。彼时,他穿梭于各大诗词论坛,指尖轻敲键盘,试图在平仄对仗间寻得一方天地。然而,音乐专业背景赋予他的独特感知,在此处却成了无形的枷锁。古典诗词那严谨的格律、深厚的文化积淀,仿若高耸入云的山峰,任他如何努力攀爬,都难以触及巅峰。每一次精心创作的诗词帖文,换来的或是前辈们委婉的指瑕,或是网友们礼貌性的点赞,鲜少有那种直击心灵的共鸣与高度赞誉。晗蕤望着屏幕上自己绞尽脑汁敲出的字句,如同瞥见稚嫩雏鸟仰望雄鹰翱翔天际时的无力,那份落差,让他在寂静的深夜里,对着闪烁的屏幕频频叹息。
心有不甘却亦深知局限,晗蕤在无数次敲击退格键删除不满意的诗词后,毅然决然将目光投向现代诗歌的广阔网络疆域。他想着,这里或许能挣脱古典枷锁,任思绪自由驰骋。可当真踏入其中,才惊觉现代诗歌绝非肆意妄为的文字堆砌,它更像是一片看似平静,实则暗潮汹涌的深海,表面自由,内里却藏着诸多门道。网络上铺天盖地的现代诗作,有的晦涩难懂,仿若故意用奇异词汇筑起的高墙,拒人于千里之外;有的则过于直白,缺了诗歌应有的含蓄蕴藉,如清水寡汤,喝起来毫无滋味。晗蕤试着模仿不同风格创作,从意象派到写实风,从极简主义到繁复叙事,可发出去的作品,大多石沉大海,偶有评论,也多是批驳言辞,诸如“情感空洞”“表述杂乱”,恰似冷箭射中心扉,让他热情骤减。
就在晗蕤于现代诗歌的迷雾中徘徊,几近迷失方向之时,蓝儿如星辰般再次闯入他的创作视野。那是在一个诗歌交流群里,众人探讨“的、地、得和了”这基础字词在诗中的运用,晗蕤随口几句不甚精准的发言,引来群内轻微哄笑。蓝儿却未参与调侃,而是私下发来长篇剖析,严肃且细致地讲解这四个字词如何在诗中悄然撑起骨架、贯通脉络。她罗列诸多名家诗作例证,从卞之琳《断章》里“装饰了你的窗子”(“了”字收束营造意境)到舒婷《致橡树》“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的”字笃定宣告归属),一字一句,仿若拆解精密仪器,让晗蕤见识到基础字词那四两拨千斤的力量。
此后,蓝儿化身网络严师,拉晗蕤进专门的辅导房间。屏幕上共享的文档里,逐字逐句批注修改晗蕤的诗作。“此处‘的’字多余,打断诗意节奏,宛如流畅乐章里的杂音。”“‘地’字用错,动作描绘失真,像舞者错了舞步。”每一句批评都犀利且一针见血,晗蕤仿若重回学生时代,红着脸接受训导,手指却在键盘上飞速记录,心中虽忐忑,却也有一丝久违的踏实。他开始重新审视过往随意创作的陋习,依照蓝儿所教,钻研这四个字词,在不同语境下的微妙变化。清晨睁眼,脑海中浮现的是,昨日未改完诗句里那个悬而未决的“得”字用法;夜深人静,还在与蓝儿线上探讨某首诗结尾“了”字该不该用,会不会折损余韵。
渐渐地,晗蕤在网络诗坛有了微妙变化。他发表的诗作不再似从前那般庸碌,字词间开始流淌出细腻情感与精准表达。一首《屏前独语》在网络上悄然走红,“灯光昏黄地洒在脸庞,映出心底的怅惘。指尖在键盘上跳跃,试图拼凑生活的欢畅。(金句,展现键盘上的创作与生活的关系)可文字的荒芜,像无尽黑夜,吞噬了梦的翅膀。(把文字比作荒芜黑夜,写出创作瓶颈)我在信息的洋流里漂泊,觅一处诗意的港。(用信息洋流比喻网络环境)”诗中巧妙运用“地”“得”“了”等字,将现代人网络生活里的孤独、创作困境抒发得淋漓尽致。评论区不再是嘲讽,而是涌现诸多夸赞:“这诗扎心,把咱网虫心境写活了!”“字词拿捏到位,情感丝丝入扣!”晗蕤看着这些反馈,眼中泛泪,望向屏幕的目光满是重生般的坚毅。
回首来路,从古典诗词的挫败到现代诗歌的崛起,一切都依托这方虚拟又真实的网络。在这里,晗蕤吃过瘪、丢过脸,也曾在他人指点下重拾信心。那些深夜里对着电脑屏幕的冥思苦想,那些与蓝儿你来我往的激烈探讨,皆如镌刻于岁月的痕迹,见证着他的成长。如今,他深知现代诗歌之路漫漫,前方还有更多挑战,但心中已然有底,只因这片网络天地里,有师友助力,更有对诗歌永不熄灭的热爱火焰熊熊燃烧。未来岁月,他仍将扎根于此,用指尖敲出一个个饱含心血的字符,于网络诗途续写绚烂篇章。
(六)
将近五年,岁月流成长河,我仿若一叶轻舟,在岸边徘徊、飘摇。常以忧伤为笺,书就那些沉溺于个人悲欢的诗章、散文,恰似困禽于情感的窄笼,徒望天空,却怯于振翅。
蓝儿老师宛如雷霆乍响,劈开我眼前的迷雾。老师的身影,虽隔网络,却觉气场如虹。“文字当有擎天力,何苦囿于哀戚?”其声似洪钟鸣于空谷,震得我心底涟漪荡漾。起初,我只当是耳畔清风,拂过便罢,依旧蜷缩在自己营造的凄清角落,抱紧那些视为珍宝的伤感文字,仿若护盾,拒人千里。
然蓝儿老师岂会轻弃?她如坚毅的开拓者,挥斧斫荆,为我辟出一条通往光明的险径。她开始穿梭于古今经典之中,撷取智慧明珠,铺陈于我眼前。从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豁达,到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从容淡定;从鲁迅以笔为剑,刺破旧时代阴霾的犀利深刻,到老舍聚焦市井,传递人间温情的细腻入微……每一篇佳作,经她解读,皆化作熊熊火炬,灼烧我内心的禁锢。
老师引我重审世间万象,教吾以心怀壮阔,目揽乾坤。于是,我随她脚步,见山川巍峨,感自然伟力,于峰峦沟壑间领悟坚韧;观江河奔腾,悟生命不息,在浩渺波涛中洞悉奋进;察市井繁华,识众生百态,自烟火升腾处体察温情。生活,这方广袤天地,顿时成为取之不尽的素材宝库,而我,曾是盲者,竟不知宝藏在前。
电脑屏前,蓝儿逐字剖析,从谋篇布局的宏观架构,到遣词造句的精微雕琢,无一遗漏。文章开篇,如何如凤首昂立,引人入胜;情节推进,怎样似浪潮起伏,扣人心弦;结尾收束,又当若豹尾劲扫,余韵悠长。她以严苛标准,打磨我的稚嫩笔触,却又不失温情鼓励,每一丝进步,皆能换来她由衷赞肯,让我于磨砺中笃定前行。
方寸屏幕,虽难显全貌,却成心意互通之桥。忙碌时,寥寥数语,如“笔耕不辍,必有所成”,似强劲后盾,催我奋进;困惑时,长段指引,条分缕析,恰似暗夜明灯,破迷障、指方向。纵隔山海,情牵一线,师恩如酒,愈陈愈醇。
蓝儿老师让我彻悟,心域无疆,文途无限。往昔拘于小情,视界狭隘;今怀壮志,笔下乾坤渐阔。我开始纵情挥洒,写时代风云里英雄辈出的壮丽史诗,歌平凡日子中善举频传的温暖篇章,颂山河大地间生机盎然的自然赞歌……文字,已非浅酌低吟的哀叹,而是高唱猛进的战歌,是播撒希望的种犁。
此时此刻,或许蓝儿老师正坐在电脑屏前,目光如炬,洞察文字瑕疵;或潜隐手机之后,心思缜密,牵挂学子成长。她似巍峨巨峰,屹立文途彼岸,虽身形似无,却投下庇佑万千的宏大荫蔽。其恩情,若九霄云霭,厚重绵长;如四海波涛,汹涌澎湃;像千古松风,劲吹不歇。
共 4 条评论
我一直认为,写作是一件很枯燥的事儿。大多数人写文章,最初的时候应该都不是单纯的喜欢写,估计是基于某种动力才对写作产生了兴趣,比如想借自己的作品抒发一种情感,或是反应一种社会现象,当然了,肯定也有像作者这样遇到了同频之人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的。希望您在写作这条路上大有作为。
没想到,很幸运,居然成了晗蕤老师笔下的一抹色彩,真真切切悟到晗蕤老师200%的谦虚,请大家尽情欣赏晗蕤老师精妙绝伦的泼墨……
为作者佳作点赞,也为蓝儿老师诲人不倦的精神点赞。
佳作欣赏,文思泉涌…生活有爱,笔下有光。欣赏点评,向老师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