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登录注册
恢复默认
  • 明黄

    淡蓝

    淡绿

    红粉

    白色

    灰色

  • 14px

    18px

    20px

    24px

    30px

  • 默认黑

    红色

    蓝色

    绿色

    灰色

  • 0

    1慢

    2

    3

    4

军魂——在碧海中翱翔(散文)

作者:858changshan   创建时间:2021-03-05 18:53   阅读量:21651   推荐数:0   总鲜花数:1赠送列表   字数:4079

北大荒3.jpg


军魂——在碧海中翱翔(散文)

作者 关长山

名扬于世的祖国东北角的亘古荒原北大荒,在新中国孕育之时,未来共和国的伟人们,心里装着祖国的兴旺,人民的衣食和福祉,便谋划对这外寇豺狼垂涎欲滴、妄图掠夺的宝地——北大荒,有了开发建设,使荒原变粮仓的蓝图。
   在那战火纷飞的上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建立了“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委派出生入死的战士,先后在荒原上建立了“荣军、290、291……”等军垦农场。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又做出英明决策,五十年代中后期,派遣曾开发南泥湾的,战功卓著的名将王震将军,率领十万征尘未洗的解放军官兵,转业北大荒,投身于开发、建设北大荒的宏伟事业中。
   豪情伟业惊亘古,血汗军魂破天荒!
   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北大荒的战斗打响了,举世惊叹,信服与疑问同时出现在世间——
   能行吗?想当年沙皇俄国人染指这块荒原,不是开垦未成野心泯,折翅而归,望“难”却步吗?就那些征战的“兵”?也想开荒种地,能行吗?
   君不见:倭寇穷凶驱赶“开拓团”,掠夺大荒想种田。不是被天荒冰雪、洪水、蚊虫、猛兽吓得逃回了东洋!就那些一穷二白中的军人,也能开发建设北大荒,那不是痴心妄想吗!
   能!一定能用我们的血汗开发建设北大荒!定让千古荒原变粮仓!十万官兵豪言壮语,抒发了军魂的力量。不是妄想!是军人的勇气——迎难而上,刀山火海敢闯!冰雪洪荒怎样?“三座大山”我们能推翻,难道不敢“亮剑”,与荒魔较量?
   军魂的感召力,呼唤了祖国的有志青年男女,先后从四面八方拥聚于荒原。来自山东的支边青年;来自各地大专院校的学生;来自各地转业官兵的朋友和亲人……直至六十年代中后期的城市知青豪情到来。北大荒发生了地覆天翻的变化——呈现了豪情与荒漠的较量;血与火同严寒洪荒的对抗;生与死的付出,与灾难重重考验的胆量。
   想当年——
   战旗挥:勘荒原、查地貌、谋攻略、选场址、建农场……铁道兵八五〇部队,在将军的指挥下,首先创建了八五〇农场。扩大战果,后续部队接踵而至,先后又建起了八五二、八五三、八五四……等八字头的十一个大型的军垦农场,在密(山)、虎(林)、宝(清)、饶(河)等地区的大片荒原上,摆开了垦荒的战场。
   那是什么样的垦荒战斗哇?
   军旗在飘动,军营在闪光;军人在浴血,军魂在昂扬!新中国的第一代北大荒人,铁骨铮铮的中华儿女,奇迹般地站住了脚,建起了场。铁膀拉木犁,血汗化冰霜;饥餐草根、鱼兽、啃冻饃;睡卧雪床、地窨子,自盖草拉房。军垦农场现奇迹,可歌可泣的故事传八方。
   在北大荒军魂的感召下,困难中的我,有幸辍学投身于北大荒,在八五八农场的开发建设中,亲临了体验,目睹了半个多世纪的变化。使我深刻的认识到:军魂——是北大荒变化的无穷力量!
   我们就看一看八五八农场的复转官兵们,是怎样让军魂像雄鹰一样,在半个多世纪的冬雪严寒,夏碧绿的原野上,展翅翱翔的吧!
   看今天的八五八农场场部——安兴,再不是乌苏里江边古城“安兴遗址标碑”附近的小小渔村,而是群楼拔起,街道纵横,硬化路面四通八达的滨水城镇——园林式的“安兴新城”。景观桥、公路桥数不胜数,不但可以畅通无阻的驱车随心所欲,到达你要去的地方,还可以任选你喜欢的古朴的拱桥、典雅仿古的亭桥、大气庄严的玉石桥……饱览安兴这世外桃源的风貌,深思这巧夺天工的水城建筑,怎么会如此异样?
   每当我漫步在柏油长街上,总会想起当年八五八的所谓的路,当年的桥——
   能见证八五八农场路与桥的变化的,我场年过八旬的离休老干部陈同本陈老,他会无限的感慨与骄傲。
   陈同本一九三〇年正月初八出生。幼年读过私塾、上过初中,一九四九年二月入盐城专区干部培训班学习,一九四九年八月入党,在滨海县税务局工作。一九五六年四月调来八五八农场。历任税务员、保管员、事务长、见习会计,助理员、副科长、科长等职。
   想那初来北大荒的日子,陈老感慨地回忆道:一九五六年冬,陈同本同警卫排二十几名战士及十几名家属,押送一批劳教份子,从武汉乘专列出发直驱黑龙江。路上的艰辛与紧张自不必多说。十几名官兵还带着家属,押运三百多名形色各异的劳改犯,是闹着玩的吗?但他们都知道,当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我们,是对自己的信任,是光荣的,困难再大,也要出色的完成这艰巨的任务!闷罐专列一路很少停车,疾驰六天六夜终于到达终点站,又连夜急行军赶往目的地。
   目的地在哪儿?虎林——一棵树。

经过一夜的急行军,坎坷的路人已经是疲惫不堪。但是年轻的警卫排长陈同本带领战士们以高度的警惕,把劳教份子编成三个中队,分队看押向前奔波。黎明时分被一条大河挡住了去路。这条大河就是穆棱河,离一棵树已经不远了。
   三月末的穆棱河,已经开始融化,冰冻的河面上已经有一层沿凌水在流淌。
   “怎么办?”战士的目光投向陈同本。
   “看好他们!我去探探水的深浅。”陈同本找了一根木棍,下到河边,边敲打着冰面,边向前探水的深浅,和冰面的坚硬情况,确保过河没问题了,他便回到队伍前。
   “大家注意:现在我们过河。由一中队开始,一个人一个人地蹚水过河,两米一个人接连而过。要注意冰面地变化,开始!”
   就这样,从早晨一直到下午,才全部蹚过了穆棱河。
   过河后,陈同本就带领所管教的人,从穆棱河边走到农场所在地——一棵树。他是第一个到达一棵树的。到达后,安排人搭锅做饭。这一天一夜,他们就吃这一顿饭。饭后躺在一个小草堆上,全身有些失控,不知东南西北。头顶蓝天,脚踏草原,没有房子住我们就搭马架子,遮挡风寒。因行李随家属运到桦树去了,夜里睡觉没有被子,只好在身下铺上草,身上盖着草睡觉……。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八五八农场的前身——河南独立大队诞生了。
   就从这天开始,陈同本在八五八农场一直干了六十多年。这半个多世纪中,他曾经历过几件难忘的事:
   建河南独立大队时,还没有机械和汽车,就组织人力拉木犁开荒,十五人为一组,当年就开垦两千多亩荒地,还种上了几百亩大豆,秋天收了五吨多豆子。
   冬天不能干农活,就组织千人上山伐木。当年在迎春将军岭伐木,距穆棱河两百多里,没有汽车运输,就组织人力分四个站,用人拉爬犁一站一站地倒,硬是把伐下来的木头用人拉爬犁倒到穆棱河边,准备建桥用。
   当年进出八五八农场是个大问题,在没有建桥前,从虎林购进生产、生活物资,只能用马车送到河边,再用人工从河边抬到当时的场部——一棵树。一九五七年,穆棱河桥建好了,路通了,问题解决了。
   一九六〇和一九六一年是大灾之年,八五八农场每天每人只供应四两八钱的口粮。这怎么能吃饱肚子呢?没有办法,全场干部、职工、家属,一律吃“代食品”。什么玉米糊,玉米秆,豆秸粉……能吃到烂菜叶子就是好东西了。为此,农场不少人得了浮肿病,就在这样的条件下,全场干部、职工没有怨言。
   八五八农场,这块七百多平方公里的荒原,开垦出来很不容易,曾有数以万计的转业官兵,为之奋斗,为之奉献!
   一九五八年开来四千四百多名转业官兵;一九六六年,又有二百多名转业官兵,加入八五八的建设中;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三千三百多城市知青来兵团接受再教育,又有数十名现役军人来到农场。
   经过艰苦的奋斗,八五八虽然开垦出万亩良田,但受湿地条件的限制等因素,始终没有翻身,工资发不下来,粮食产量不稳,职工生活得不到改善。经过近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农场由穷变富,出现了楼房林立、街道宽敞的繁荣景象,粮食产量从几万吨上升到几十万吨,工资按时发放,药费准时报销,群众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陈老越说越兴奋。我问他:“陈老你当兵来北大荒,吃了那么多苦,受了那么多罪,悔不悔?”
   “不悔!我从小当兵就是为了吃口饱饭,我参加北大荒开发建设的理想,就是让更多的人吃饱饭!如今我的理想实现了,尽管我老了,但我的儿孙仍在北大荒工作。我的一切都交给了北大荒,我感到骄傲还来不及,怎么会悔呢!”
   是的,像陈老这样的老垦荒,工作了一辈子,始终保持着军人的为党为民的中国军人本色,他们的灵魂已经融化于军魂之中,无怨无悔。
   八五八的物质生活变好了,环境改善了,文化生活也大提高了。在当年那荒村中崛起的滨水新城安兴,还有庄严的文体中心,供八五八人享受文化娱乐;有省级标准化学校,座落于湿地公园——千岛林一角,让孩子们无忧无虑地学习、成长;有设备齐全的休闲广场、文化广场等场所,使垦荒人劳动之余有了休闲娱乐之所……这些的兴起,与八五八的转业官兵的血汗与心血是分不开的。
   有一位耄耋老人王少才,他转业来到八五八农场后,一直从事着八五八农场文化事业的提高与繁荣工作。他担任过分场宣传助理、中学校长、教育科长、农场工会副主席(主管宣传)。离休前主编八五八农场场史,离休后主动在老干部活动室办起了板报,每周一期到如今。尽管他头发白了,有名的王大个儿腰也弯了、背也陀了,可是仍然坚持默默的继续出黑板报,截止到今天他的黑板报,已经出了三百八十六期!这是什么样的毅力呀?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这样做?他慈祥地笑着说:“我在部队就是文化教员,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是我的责任。只要我还能动脑、动笔写,我就笔耕不辍啊!”

这位建国前就参军入伍的离休老干部,用他渊博的知识,撰写过书报;用他为人民的忠心,培养教育过八五八无数青少年。在他的心灵中,宣传就是他的灵魂,他把自己的灵魂融化到一名军人的生活、工作、活动之中。

天若有情天也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岁月催人老哇!如今的陈同本、王绍才等老干部,已经长眠于荒原,但他们变现出的军之魂,永远铭记于后来人的心中。

八月之初,是我们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之日。望着那阡陌纵横的飘香稻海;看着那正在扬花的稻海碧浪。想那些已经长眠于荒原的,开发建设八五八的复转官兵们,为了这千倾碧浪,付出了青春和热血,付出了灵魂和一切……不由得仰望空中祥云下的雄鹰翱翔,不由得高声喊道:“啊!军魂——在这八五八的碧海蓝天上,翱翔吧!”                                                            

北大荒2.jpg

【编者按】“屯垦戍边”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西汉时期,就开始“置校尉,屯田渠犁”,唐、清两朝屯田规模最大,但远不及新中国在这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北大荒的黑土地,沙俄染指,日寇垂涎,都有始无终。“新中国的第一代北大荒人,铁骨铮铮的中华儿女,奇迹般地站住了脚,建起了场。铁膀拉木犁,血汗化冰霜;饥餐草根、鱼兽、啃冻饃;睡卧雪床、地窨子,自盖草拉房。军垦农场现奇迹,可歌可泣的故事传八方。”使“我”深刻的认识到:军魂——是北大荒变化的无穷力量!作者是取得这些成就的参与者,亲身的经历,令文章的内容更加感人。问作者好,向作者以及广大的屯垦戍边者致敬!【编辑:汪定坤】

新长城文学网公众号

求索者文化传媒公众号

1 条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