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登录注册
恢复默认
  • 明黄

    淡蓝

    淡绿

    红粉

    白色

    灰色

  • 14px

    18px

    20px

    24px

    30px

  • 默认黑

    红色

    蓝色

    绿色

    灰色

  • 0

    1慢

    2

    3

    4

“激情”再现北大荒 ——记知青回访团来到八五八农场

作者:858changshan   创建时间:2021-03-04 20:32   阅读量:21382   推荐数:1   总鲜花数:0赠送列表   字数:4539

激情”再现北大荒

——记知青回访团来到八五八农场

作者 关长山

摘要:

    想当年毛泽东主席手一挥:“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到边疆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我们北大荒迎来了百万知青,光我们八五八农场就有六千五百多名激情燃烧的知识青年,以兵团战士的身份,告别繁华喧嚣的城市,穿上军装,加入了“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四师三十四团”的军垦行列中。那时形势的需要,我们原来的八五八农场十三队,被组建为三十四团十六连。激情燃烧的兵团战士们,我们原农场的老干部、老战士、老工人担起了对知青进行再教育和被“教育”的“重任”。与青年兵团战士一起,投入到激情燃烧的“抓革命,促生产”当中。

   

历来北大荒八月的天,是最热的天。热得让久经严寒考验的北大荒人难以承受。这年八月却在炎热之外,加上了令人欣慰的断续的游云,在热的气氛中增加了与舒适久别重逢的激情。燃烧的激情之火,使我忙碌,使我激动,使我难舍难分……这种与年岁不相称的激情,不光是气候的宜人,更主要的是就在这八月中,与阔别三十余年未曾磨面的城市知青荒友相会,畅谈别情,这怎不又使当年的激情重燃?
   想当年毛泽东主席手一挥:“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到边疆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我们北大荒迎来了百万知青,光我们八五八农场就有六千五百多名激情燃烧的知识青年,以兵团战士的身份,告别繁华喧嚣的城市,穿上军装,加入了“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四师三十四团”的军垦行列中。那时形势的需要,我们原来的八五八农场十三队,被组建为三十四团十六连。激情燃烧的兵团战士们,我们原农场的老干部、老战士、老工人,担起了对知青进行再教育和被“教育”的“重任”。与青年兵团战士一起,投入到激情燃烧的“抓革命,促生产”当中。
   “激情”据我个人的粗浅理解,应该是有感而“激”;“情”是日久相处,互相理解,情谊加深而有“情”。激情燃烧的岁月,是人们朴实的对党和领袖的忠贞而产生的。满怀激情的兵团战士们,经过近十年的燃烧,在接受“再教育”和“教育别人”中,燃烧的烈火,渐渐不那么旺盛。而在这接受与教育他人的建设北大荒的过程中,严酷的现实,恶劣的环境,艰辛的工作……使他们学到了做人的道理,磨练了自己的筋骨和意志,更体会到老北大荒人的不易、艰辛和献身的精神,渐渐的被返城之风,又刮回了城市。人虽返城,但是在这些已经成熟的知青的心灵深处,对北大荒留下了深深的情意;魂牵梦绕中还牵挂着北大荒,把北大荒看成是自己的第二故乡,心还想着大荒人;尽管北大荒与城市中的知青们,已经远隔万水千山,但是书信不断;电话常通;感情长流!在三十多个寒暑更迭中,曾有过知青回访团归来看望第二故乡,也有过不少知青自己实在惦念北大荒,来探望农场老职工这些荒友。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听说北大荒的变化,八五八农场的变化,更按捺不住思念之情,在已近或已过花甲之年的当年的知青中,有四百多名组团乘专列,迫不及待地回访北大荒,亲眼看看自己第二故乡的变化。其中八五八的老知青就有一百八十多名,我们原三十四团十六连,这次回访的知青,一次就归来近二十人,这是在三十多年中从未有过的。
   这天,又是一个白云飘逸的好天气,我早晨上班刚到双老活动中心门口,正想开门进入活动室。
   “师傅……关师傅!”熟悉但又有些陌生的声音传入我的耳中。回头一看,一个高个子五十开外的大眼睛,正向我疾步走来。
   “怎么?还认识我吗?”高个子那熟悉的目光凝视着我。“你想想我是谁?”
   我一时竟想不起是谁,突然想到知青们要来,便犹豫地说:“你是北京知青……”
   “对!我是北京知青。我……”
   “你等等……”我在脑海中想了一下,“你是王晨唐?”
   “师傅还能想起我?记忆力还是那么好!”王晨唐高兴地称赞了一句。
   “不是我记性好,是你给我的印象太深了,你这高个子,高鼻梁,大眼睛,两高一大的特点,我再记不住那我真是老糊涂了。”
   我们俩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了。我看着他的脸仍是原先的长挂脸,炯炯有神的双眼。虽然不见了当年天不怕地不怕的朝气,但增添了矍铄之精神……他看着我像是在寻找我当年颓废的样子,脸上又惊又喜……
   我们俩手相握,心相通;口无言,意态浓。就这样互相看啊,看啊!一时谁也没有说话,堵住了进出活动室的大门。我突然意识到门内外的人,被我们俩堵得,出不去,进不来,都用激情又羡慕的眼神,看着我们二人。我赶紧拉着他的手说:“走……到我办公室去……”
   “怎么……师傅你还没退休?你还有办公室?”王晨唐惊诧了。
   “退了,早退了!”
   “怎么退休了还有你的办公室?”
   “退休后我担任关工委副主任,尽点儿自己的余热吧!”
   王晨唐听了我的话,扫视着办公室里的一切,随口说:“师傅行啊!退休了还继续工作……这关工委是管什么的?”
   “这关工委吗——就是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我回答了他的问话。感慨地又说:“我作了十几年青年团工作,教了大半辈子书,对青少年有特殊的感情,既然领导让我担任点工作,发挥点余热,又是关心下一代的工作,何乐而不为呢?”
   “师傅对青少年的关心没说的,我心服口服……”
   王晨唐陷入了往事地回忆,我脑海中浮现了历史的坎坷——
   想这王晨唐,是北京四十一中初中毕业生。刚进行完升学考试,正等着高中的录取通知书,却赶上了“好时候”。伟大领袖手一挥,点燃了满怀报国的激情,与同学们一起浩浩荡荡地跨进了北大荒,加入到兵团三十四团十六连的革命大家庭。他在校时是小有名气的学生干部,到了十六连,带着“接受再教育”和“教育可以改造好”的我,当上了我的徒弟,并很快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上了十六连的副指导员。
   在一次“砸乱旧农场团委”时,因我当时是旧农场团委委员,十三队团支部书记兼宣传委员。这就想当然的被免除了共青团内一切职务。这还不算,作为十六连新任团支部书记、连队副指导员的王晨唐,根据新上级团委的精神,对团员重新登记。在登记过程中不予我登记。在举手表决时,王晨唐书记见所有的团员都举手同意将我除名,唯独我自己倔强地不举手。又让同意我保留团籍的人举手,这时举手的只有我一人。
   “团员同志们!战友们!关同志对团组织是热爱和关心的。他不愿离开共青团组织是可以理解的。鉴于他的具体情况,我很佩服我师傅的胆量和精神,他的原则性很强,我建议为他保留团籍,但不参加团的活动,大家看怎样?”
   “啪啪……”一阵掌声。
   就这样我成了一名挂名团员,在心里对这个徒弟感恩不尽了。因为清除出共青团队伍,我随时都有因家属的牵连被揪斗的可能。从那时起,我对这位知青徒弟另眼相看了……
   “师傅!现在我师母怎么样?身体可好?”王晨唐想到了我爱人地遭遇。
   “好,好!她现在无忧无虑,退休后每天晚上带领一帮退休老太婆,领做健身操。”
   王晨唐听了这些,感慨地回忆起一次批斗会——就是那次批斗会后,我那刚满十二天的大儿子,断奶了。
   当时我儿子刚出生十二天,革命的造反派就迫不及待地揪斗地主阶级的孝子贤孙——我的爱人。
   阶级斗争的弦绷得很紧,批斗场上火药味很浓。台上的她显得很憔悴,弱不禁风。批斗会一个小时过去了,她浑身在颤抖;时间再继续,她胸前的木牌子在抖动,衬衣被她的乳汁湿透;又近半个小时,她紧咬的嘴唇在流血;批斗进行中,她突然摔倒在批斗台上…… 

“她装死!”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造反派,朱牛阳振臂高呼:“打倒地主阶级的孝子贤孙!”
   在这批斗过程中,王晨唐几次看到他师娘的惨象,想站起来说话,但还是忍住了。此时他突然站起来说:“同志们,战友们!我们要讲政策,讲团结和挽救每一个人。不能把一个青年一棍子打死……”说着快步走上台,扶起我爱人向我说道:“你把她领回去!出任何事情由你负责,但你要帮助教育她,团结教育好她……”
   批斗会后,王晨唐来到我家对我说:“对不起师傅,是我没带好青年,他们只凭革命的激情,不讲政策……”他说不下去了,转回头擦一把双眼。
   “没关系!革命运动嘛,我能理解。何况你们还都是孩子。”
   王晨唐问我她现在怎么样?我告诉他说没事。只是现在孩子没了奶吃,怪愁人的。第二天他与几位男女知青干部,带来不少他们父母从家里给他们带来的奶粉、麦乳精等营养品,让留给孩子吃。我多次拒绝,他们二话不说,放下营养品就走了。

城市知青这种激情燃烧中的温情与关爱,深深地铭记于我的心中。   
   知青回来了,我作为他们第二故乡的老人,怎么说也得准备一顿好吃好喝招待一下呀!我向王晨唐说了我的打算,让他通知一下回访团所有的原十六连的知青,明天晚上到某饭馆聚一聚。可是他婉言拒绝说回访团明天还有事,别去饭店了,有时间我们会去看您。
   没想到第二天晚上,我与老伴煮好了青玉米,正包饺子等孩子们回来吃。突然听到邻居的饭店里人生喧闹。我赶紧过去看看怎么回事?一打听原来是原十六连的知青们,晚上没吃饭,准备在饭店里吃一顿,可是饭店几天没开张,现准备来不及。
   我一听急了,找到王晨唐没好气地说:“怎么?是瞧不起我,还是不敢吃我家的饭?”
   “哪里,哪里!师傅别生气。本来中午在乌苏里渔村吃得太饱,喝得太多了,晚上回来得又晚,都觉得嗓子发干,想在饭店喝点稀的……”
   “得了!没说的,都到我家,干脆随便吃点喝点对付对付吧……”边说边把他们硬拉到我家。
   这次谁也没推迟,一起到了我家。
   他们一见到北大荒的青玉米,北大荒芹菜馅的饺子,和老伴刚熬好的玉米小叉子粥,高兴地说:“这才是北大荒的特产……”说笑间,毫不客气地吃喝起来。
   这毫无准备的家常便饭,这无拘无束地欢声笑语,真地像回到了家一样:互相道诉别情;盛赞八五八地变化;回顾沧桑地历程;诉说北大荒的情怀……激动的心,追忆的泪;燃烧的情,人间的爱;海阔天空,城市与荒原……无一不说,无话不谈,一直到很晚很晚……
   
   “相逢时难别亦难。”到了该分手的时候了。这天晚上农场特意为知青回访团筹备了一场“欢迎知青回访团联欢会”。本来准备一个来小时的大会,可是回访团的老知青们,竟特意临时组成了“荒友艺术团”,精心排练了精彩的节目献给八五八,使联欢晚会进行了三个多小时才结束。
   联欢会上,老知青们又再现了当年多才多艺的风采。当年那激情燃烧岁月中的朝气,在今天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们身上,表现了不一样的“燃烧的激情”:你看那身患癌症的老知青的独舞“大荒情”,舞姿哪看出是已经六十多岁的老人?简直是杰出的舞蹈艺术家!你听那来自各大城市的知青的合唱《情系北大荒》,语句铿锵,声震心扉;团结向上,胸潮澎湃。把北京等各大城市的老知青们的心,与北大荒人的心又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晚会的激情在燃烧,人们欢快的心在沸腾。晚会散了,皓洁的初秋月,伴着稀疏的星空,观看北大荒的激情。
   
   告别时刻还是到来了,原三十四团知青回访团四百余人齐聚八五八农场,即将返回了。
   晨光洒在道别人的脸上,笑容、泪光;万语、千言。依依惜别之情,荡漾在晨光下的已经开动的旅游大巴上。
   

                                                           

【编者按】一篇优美的散文,把我们带到了激情燃烧的岁月。文革时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使这些城市的青年人与北大荒人结下了不解之缘。有恩有怨更有情!多年以后故地重游,岂能不感慨万千?作者以见证人和师傅的身份,为我们讲述了这一段感人的事件。文笔流畅,饱含真情,夹叙夹议,自然亲切。令人感慨万千。欣赏佳作。问好作者。【编辑:古井晓月】

新长城文学网公众号

求索者文化传媒公众号

1 条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