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登录注册
恢复默认
  • 明黄

    淡蓝

    淡绿

    红粉

    白色

    灰色

  • 14px

    18px

    20px

    24px

    30px

  • 默认黑

    红色

    蓝色

    绿色

    灰色

  • 0

    1慢

    2

    3

    4

40年奋斗,30年耕耘

作者:绿叶草根   创建时间:2021-01-04 00:04   阅读量:21137   推荐数:0   总鲜花数:0赠送列表   字数:12027

40年奋斗,30年耕耘

 

——从教34年总结

 


img.ji-qi.jpg

从教一生,首先要讲求良心,“不误人子弟”是最起码的师德。高层次的师德,则在于教师本身是为人民服务、为人类工作的典范,不仅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人才,而且为发扬民族传统和共产主义道德风尚塑造具有民族灵魂和人类爱心的一代新人,这才是真正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多年来,对上述师德准则,我虽然许多方面都没有做好,但我可以无愧地说:我做了,而且一直在认真踏实地做。
  我1946年11月6日生于四川省秀山县保安乡桥堡寨(今属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里仁镇李高村桥堡组),男,苗族,大专文化(涪陵教育学院中文科1984年7月毕业),2005年11月24日被重庆市职称评定领导小组评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从1964年秋我在当时的秀山县保安乡桥堡大队创办农民文化补习夜校算起,我已为渝东南边陲少数民族贫困山区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奋斗了42年。由于社会发展的种种原因,我上过讲台,出于无奈,又离开讲台,最后又因自己醉心于教育事业而重登讲台,逐渐从代课教师、民办教师到公办教师,一步一个脚印地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努力工作。本人虽然才疏学浅,能力有限,但因为勇于探索、开拓,勤于学习钻研,善于总结分析,能够发扬成绩、修正错误,所以,在渝东南门户最偏僻、办学条件最差的农村中学,也能取得可观的成绩,尽了我的一份绵薄之力,做出了比较突出的贡献。
  党和人民的阳光雨露、沃土肥分培养了我,并且认可了我,给了我许多荣誉,获各种奖项20次左右(加上教育事业外的奖项,有30次左右)。
  我热爱教育事业,醉心桃李芬芳,完全是基于对党对人民对社会主义祖国的深深热爱。因此,我乐此不疲,终身无悔。基于这样的理念,当年我一站上夜校简陋的讲台,就暗暗下定了决心:此生决不愧对人民,此生决不愧对天下。
  
  一、醉心教育事业,笑对坎坷沧桑
  早在1963年我17岁时,就幻想着拿起教鞭,圆我的教书之梦,但遍寻川黔而未果。那时候,我只不过是一个初中四期肄业生(1961年8月肄业于秀山第二初中,该校设在宋农),因父亲于1961年去世就辍学了,文化不高,无人问津,这些都在情理之中。
  但是,人生在于拼搏,且人民给予我的一点文化我是一定要还之于人民的。于是,在我18岁时创办了桥堡大队农民文化补习夜校,得到大队党支部的支持和认可。我勇敢地、主动地挑起了桥堡大队一至四队青少年文盲、半文盲的扫盲担子。当时,除了大队支持一块黑板外,桌凳都是学员自带的,大小不一,参差不齐;没有电,没有灯,就点油枞木(马尾松积有松脂的木块,可劈成木条)。课本没有,就学《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和《百家姓》。教室里油枞木烟子萦回缭绕,又黑又浓,我和学员们的办学积极性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我分文不取,只是为家乡人民尽一点心意;半年多的工夫,居然卓有成效:夜校的所有文盲都脱了盲,半文盲也有了提高。其中,文盲石胜友识了字,从那时到现在都爱看报,他一见了我就对我说:“这几个字都是你教给我的。”
  原来读了两年小学的吴忠恩经我教学辅导,能写新闻稿件,他的新闻稿和我的新闻稿同时登上了《群众报》(当时中共涪陵地委的机关报)。
  从办此校以后,我同人民教育事业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桥堡大队第五生产队的石敦哲,在附近的楠木小学任校长,听说我办农民夜校办得红红火火,特别醉心于教育事业,便于1965年10月把我推荐到海洋公社上坝(又叫坝联)大队当民办教师。当时,我一人教一至五共五个年级的复式班,在本校的四、五年级培养了小先生,有时让他们代替我教一、二、三年级学生。从我一正式站到讲台那一天起,形势就逼迫我开始了教改探索:五级复式班、培养小生,都是我的最初尝试,此类似别处很少见。
  才教得两年多民办小学(含一期民办初中),文化大革命的动乱,动过来乱过去,搞得人们无所适从,我也一点都不理解。在我又当了一个学期的代课教师后得到通知:县生产指挥组决定不再聘代课教师,于是我不得不放下了教鞭,离开了讲台,后来又到桥堡民办小学临时代了两年课,不久就拿起了锄头务农。
  务农10多年,面临坎坷沧桑,我从容应对。在大队、生产队,在三角滩电站开凿石料的工地上,我都继续办政治文化夜校,和民工一起学习文化,学习毛泽东思想,尽义务又为一批青年脱了盲。同时,我也在实践中强化了教学本领。
  春风又绿江南岸,1977年恢复高考,我以初中四期肄业的学历一举考得涪陵地区文科亚元,被西南师范学院文学系录取,却被当时的县委、县招办卡住了通知。1978年再上高考体检线,但再次与大学无缘。大学没读上,人们却给我取了个外号叫“石大学”。
  但是,我毫不气馁。
  就在这时,独具慧服的李家庄小学校校长石敦金聘我到该校帽子初中班代课。这一年是1978年。
  1978年9月,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我的心坎,我又重新走上了讲台。从此,开弓没有回头箭,我当定了教书匠,也当定了教改教研的探索者。即使奋斗业绩并不突出,我仍然对能从事这项光荣的事业而心满意足,终生无悔。
  我在该校共代了两年课,两年都任副班主任,即使正班主任领津贴,副班主任干实际工作,我也乐意,而且都竭尽全力去做,因为这里是石校长给我发挥才能的地方,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两年辛苦,教学效果一直较好。
  1979届,学校要求25个学生中有10人升入高中。当时,我任语文和政治,另一位老师任物理。有一次保安公社各帽子初中班搞物理统考,这个班的学生最高分才23分,其余的都在10分左右。我十分为学生担忧,就向学校领导提建议,由我来上物理课。学校领导同意了我的建议。但是,我自己并不懂初中物理,就利用星期天往石堤中学向陈通德老师请教,学一天,教一周,现炒现卖,居然使学生的物理成绩大大上升。结果,我与同事超额完成任务,有12人升入高中,升学率为48%,学生吴坤亚中专考分249分,超49分。
  接着,我又接受了1980级初中毕业班的教学任务,担任副班主任和三门课的教学工作:语文、政治、物理。
  1980届,学生47人,升入高中28人,升学率为59.8%;其中物理学科考得石堤全区第一名,我的学生龙官树以99.5分的成绩居全区之冠。
  后来,我又被调到桥堡小学(为负责人)、保安小学(帽子初中班)、石堤中学任民办教师。尽管家庭生活艰难,又要供养岳父岳母,仍然坚守讲台,耕耘不辍。
  为了增长为人民服务的才干,经我千方百计争取,终于圆了大学梦,一边读函授大学,一边教书。
  在教育教学、教改教研的征途中,我始终抱定一个宗旨;爱生就是爱国,为学生服务就是为人民服务,教好学生就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党和人民需要,社会主义祖国需要,人类进步需要,人生的价值已然在此,我又何乐而不为呢?
  有了精神支柱,就有了恒动力。于是,我以“七位一体”(兼有民师、农民、学员、党报通讯员、女婿、丈夫、父亲共七种身份)的“老学生”(就读涪陵教育学院中文科函授时,我已三十五矣)身份,在承包田夜晚守水时的马灯下,在借钱到校集中学习的情况下,仍然取得了大专文凭,且获得“优秀学员”称号。此后,我在教学中不断向别人学习、向学生学习,在教育教学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长期坚持,终有所成。
  1985年3月,苦尽甘来,县教育部门让我民办转公办,我当上了公办教师。不久,全家转为非农业人口。
  为了感谢党和政府,为了在教学岗位上做出成绩,我当起了拼命三郎,在教育教学、教改、科研探索的方方面面都全神贯注,竭尽全力拼命干。
  
  二、始终爱岗敬业,教改探索不懈
  在改革大潮的冲击下,我一到石堤中学就立即尝试进行语文教改,以主人翁的责任感、责任心和事业心,一头钻进教改中。多年来,上下求索,从未停步。
  打铁先要本身硬,故本人注重学习,学政治、学业务,学以致用,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并且活到老,学到老。
  我既然特别喜欢教书,热爱教书,教书后我总想教好书。之所以会这样,其原因在于我的人生观、世界观起了作用。我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是党多年教育的结果,是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结果,是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结果,这些都是外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起作用,但外因是必不可少的。
  我曲曲折折的人生历程和艰辛的教育教学历程都决定了我比一般人更热爱伟大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虽然我不是共产党员,但我常常以教育战线上的党外布尔什维克自命,按共产党员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从教为公,执教为民。
  从尝试改革伊始,我一直受到县教委、县教研室、黔江地区语文学会(特别是该会理事长谢光镒老师)、《语文教学通讯》编辑部和全国农村中学语文教改研究会(本人为该会研究员)的大力支持、扶助,得到本校领导和同行的帮助,因而接连取得一些成果。
  1984年秋,我以作文教改为突破口,开始进行语文整体教学法改革,实施读中写、写中读、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对待阅读,写作和“双基”训练,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得到了较快的提高。
  1985年6月,在涪陵“三合一”初中升高中、中师、中专考试中,我所任教的八五级(3)班、(4)班同本校另两个班一起,语文及格率和升学率都在全县名列前茅。
  1986年6月,我所任教的八六级(2)班学生61人,参加四川省初中毕业会考,有60人及格,及格率达98.4%,又居全县前茅。不久,我所任教的八八级(3)班在全县统考中,语文成绩及格率是98%,这两次考试相继证明了:整体教学法是可行的。
  为此,全国六大语文刊物之一的《语文教学通讯》1987年第12期“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动态”一栏中(第47页)介绍说:“四川秀山县石堤中学石歆梧研究员两年多来进行初中语文整体教学法实验。他的报告分五个部分(一、初中语文的整体教学观;二、两本教案;三、两个课堂;四、单元教学;五、教育教学科研一条龙),介绍了实验的整体情况。报告提出,实验除了全面达到《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规定水准外,还要在较多的方面超‘纲’。这看来可能是奢望,但实验的初步收获已经证明是指日可待的。”
  同时,我教的学生也公开表示欢迎整体教学法实验。
  1986届女生彭小芹升入秀山师范后,给我来信,特别肯定了我的作文教改:“你初任我们八六级(2)班的课时,我们全班同学在内心都看不起你,对你冷淡、疏远。可是,一年过后,你成了所有教过我的老师中惟一对我印象最深的人。不是你一个一个地当而指导我们写过关作文,我就不会写议论文。我永远感谢你。”
  这位当年的学生,后来成了我的同行同事,我又在语文教学方法方面给了她一些指导,现在她已是中学语文一级教师。
  1989—1990学年度我任初中一年级(2)班、(3)班语文教学,获石堤区级教学二等奖。
  1990年春期、秋期均有我的公开课,县教研室、学校领导、本校同行均听了课,普遍给予基本肯定和好评。
  1991—1992学年度我任初中三年级(2)班、(3)班语文教学,其中(2)班巩固率98.6%,(3)班巩固率为90.6%;在黔江地区毕业升学“三合一”会考中两班及格率均为81%。1991年4月,因有力地配合了初中九二级(3)班班主任的工作,使该班成了黔江地区级先进班集体。
  1992—1993学年度任初三(1)班、(2)班语文教学,在重庆市毕业升学“三合一”考试中,学生成绩在全县居第二位;任九三级(1)班班主任,本班有2人升万县幼师,5人升酉阳师范,升中师学生居本校第一位(全校共4个班)。
  1998至1999学年度,初三年级(3)班、(5)班学生参加重庆市语文升学毕业“三合一”会考,语文成绩居县级第三位,获本校颁发的奖金。
  1999至2000学年度初一(1)班语文教学,在年度末县统考中,及格率居本校全级第一位(全校同年级7个班)。
  2001至2002学年度,初三年级(1)班、(3)班语文教学,在重庆市初中毕业及升学会考中,成绩居县级第四位。
  2003至2004学年度,初三年级(3)班、(4)班语文教学,在年度末县统考中,人平97.3分,及格率85%,居本校全级第一位(全校同年级7个班)。
  2004年,配合二00五级(3)班班主任工作,使该班成为秀山县级先进班集体。
  2002至2003、2003至2004两个学年度,我多次上作文公开课与示范指导课,获同行同事好评。
  2004至2005学年度任初中三年级(2)班、(4)班语文教学,在重庆市初中毕业、升学“二合一”考试中,优生率39.1%。
  我在教改探索中,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一边搞教改实践,一边搞教改研究。1986年2月,我的教育教学科研论文《初中作文教改尝试》、《引导学生正确掌握祖国的文字》、《文言词类词组活用初探》获秀山县教育局首届教育教学科研成果二等奖。
  从1984年秋期起,我开始搞语文教改尝试,一边教学,一边搞语文教育教学科研,经常把心得体会、科研结果写成文章寄到上级单位或语文刊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986年2月,我的《初中作文教改尝试》等三篇论文获秀山县教育局首届教育教学科研二等奖

1986年11月,我加入全国农村中学语文教改研究会为研究员。我加入全国农村中学语文教改研究会(为研究员)后,课余时间积极写稿,交流多篇教研文章,多次获优秀论文奖,其中一等奖1次,二等奖4次。

1987年12月,《语文教学通讯》初步介绍和初步肯定了我的初中语文整体教学法。我的语文教育教学科研论文《研究学生心理,采取有效强化措施》在《语文教学通讯》1988年等二期(第60页)上发表。

1989年9月,我的教改论《课堂资料与教学最优化》获全国农村中学语文教改研究会、《语文教学通讯》编辑部1989年度研究员优秀论文二等奖,获奖名单在《语文教学通讯》1989年第9期封三上公布。

我坚持教育教学科研一条龙的拼命三郎精神,受到县教育局分管中学的副局长黄长松同志高度重视,他根据我的工作业绩,把我向上级推荐,使我于1988年8月提前晋升了中学语文一级教师,于是,我更加来劲了。1989年1月,黔江地区中语学会成立,经理事长谢光镒、理事杨胜茂二同志介绍,吸收我为该会会员。

  另外,1990年参加全国作文指导论文大赛获一等奖,1992年参加秀山县德育论文活动,本人所写《两史一情,渗透语文》一文获二等奖,1993年参加秀山县教研论文活动,所写《学生互改作文》获三等奖。
  
  三、整体语文教改,凸显鲜明特色
  我从1984年开始,坚持了20多年的语文教改即初中语文整体教学法改革实验。这种改革,是把初中一至六册教材、教参和学生学习情况作为一个整体,把每个教学单元作为一个整体,把单元教学与课时教学结合起来,单元教学前有总体基础知识引路,后又有多项(一主数次)达标测评。同时,又把字词句篇、语修逻文诸方面按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每一个方面又是一个子系统。
  语文教学法的总体特色是:着眼未来,眼光长远,初步教会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综观人生,综观各科学习,综观语文学科,并用之于学好语文,学好基础、阅读与作文,学好文言诗文。我主张并长期实践教育教学教研教改一条龙模式,深入钻研教材,有针对性地授课,授课时注意趣味性、启发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学民主,师生平等,经常发动学生评论自己上的课,注意采纳学生的正确意见,对他们不成熟的意见多作耐心解释。课余与学生一起娱乐,一起谈心,让学生关心国际国内大事,使他们从初中时代起,就能胸怀祖国、放眼世界。
  语文整体教学法在阅读方面的特色是:1、阅读与基础互为表里,阅读立于基础之上,基础寓于阅读之中。2、两本教案。教师有教案,学生有学案。教师的两本教案,一本是课时教案,另一本是第二课堂教案。学案就是学生预习作业加上学生自学(我给他们教了语文自学法)、讨论的结晶。学案与教案的撰写方法相似,但学案不求全面。学案由学生学习组长推荐优秀者交给我,我再筛选一次,并加以补充、订正。写出优秀学案的学生,就当小先生,上讲台讲课,并板书所讲内容要点。对同一问题,学生中有不同意见的,我就让他们开专题辩论会,分正反两方,各选一至数名代表,在讲台左右两边辩论;辩论结束,我和全班学生对他们进行分析和评价。我们的课堂是竞技的课堂(竞技不仅在学生中进行;许多时候,竞技是在我和学生中进行,我和同学们不但热烈讨论,而且有时候争得面红耳刺)、欢乐的课堂,同学们在竞技中、在欢乐中学到了知识。3、两个课堂,一是室内课堂;二是第二课堂(其内容在第四节专门介绍)。4、课堂上,师生双边活动和谐、活跃,师生如朋友一般,结合课文内容,谈古论今,谈笑风生。我的教学语言亲切风趣、生动形象,既利用多方面的知识,又与现实紧密结合。例如有一次,我让学生到社会上去找错别字,他们发现某单位写的一幅标语是“要想富,多栽板粟树”;我听学生讲了后,不动声色,让他们去查字典,他们分清了“粟”、“栗”两字的音形义,我最后总结性地问学生:“板栗树上能长出小米吗?”同学们大声说:“不会!”接着是哄堂大笑。
  我当年的学生(现在任小学校长)吴良正在读中师时,放暑假回来,遇到了我,对我说:“石老师,我在初中听了你的语文课后,再也不想听别人的语文课了。”我担心地问他:“那你的语文成绩是不是下降了?”他说:“老师不用担心,你教的语文自学法,现在对我完全有用了。”
  语文整体教学法还把阅读与作文看成一个整体。在这个前提下,作文教改的特色是:1、片段作文(读中写)。在每一单元教学的中间或结束时,我总要学生写5分钟或10分钟的片段作文,有时仿照课文写,有时写心得体会,有时让学生发挥想象写创新作文。有时,还用一个课时进行片段作文竞赛,5分钟写作文,我迅速选出优秀作文,让写优秀作文的学生用10几分钟板书;最后20分钟,我和全班学生当堂进行分析评价。前来观摩的同事同行,无不点头称善。2、过关作文。作文达不到要求的学生,我一定要他(她)重作;学生重作的过程,也是我一个个进行指导的过程。3、“马拉松”作文,时间可延长,可以陆陆续续写,我反复给予指导,着眼于提高学生作文的质量。4、定时作文。除上述5分钟、10分钟片段作文外,还进行一课时写一篇达标作文的训练。5、话题作文(含供给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以及其它作文,我都指导学生仔细审题。我还给他们教审题方法:题内审题意,题外审要求,联想加想象,古今中外游;不会开头的,材料作开头。6、学生互改作文,先给学生教会修改作文的方法,再让他们互相修改,最后我对改方和被改方都给予评价和指导。7、投稿作文,我指导学生反复修改,定稿后,我还要加点评、旁批和总评。8、学生见报作文、优秀作文,我都把它作为补充教材,加上练习,印发给学生,既增强了学生写好作文的信心,又贯彻了写中读的原则。9、作文教案,内容包括作文指导、作文完成情况、优秀作文讲评、学生作文普遍不足处以及具体缺陷等等。
  
  四、开辟第二课堂,扩展教学空间
  整体教学法中“两个课堂”,一指语文教育教学教改课堂,二指第二课堂。第二课堂一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另一方面参加各种作文赛事和为报刊写稿投稿,使语文教学的空间向社会扩展,让学生的语文思维在初中时期就能从局部走向全局,从边远山区走向全国,让他们以投稿、参赛的方式经风雨、见世面,到广阔的天地中去初试锋芒。
  语文活动确实丰富多彩:猜谜编谜、搜集故事讲故事、词语联珠、对对联、做语文游戏、书法比赛、专题辩论会等等。我所编的谜语涉及字谜、物谜、古今人物,很有趣味,学生爱猜;有的学生学编谜语,我又给他们教方法。我给学生的名字编谜语,内含希望、鼓励,使学生倍觉亲切。我当年的学生向尔红,对我给他编的姓名谜语多年也难以忘怀,他在秀山见到我,就喊我到他家去做客。我当年给他编的姓名谜语是:“你是朝霞,你是桃花,你是火焰,你是朱砂。”另外又如:“体健神爽,一生平安”(康宁),“十年树木,大树参天,晶莹澄澈,广阔浩瀚”(杨水清)。
  同学们爱猜谜,我就来个“天天猜”,既开启了他们的思维,又给他们带来了欢乐,特别是将要上课的时候猜几个谜语,很快就使课堂充满了欢乐气氛。
  几年来,我配合教学先后编谜语1000多条,学生也编了一些。
  在对对联的活动中,学生对出了许多佳对,使我终身难忘,如陈发虎的“两江口两江映月,八面山八面凌云”,既是当地佳景胜迹,又体现了壮志雄风;杨明方的“肩扛三山五岳,脚踏七洲四洋”,也显露出不凡的气势。
  在参赛方面,我与我的学生取得的成果也很可观。
  1987年5月我校全体初中生参加了重庆市《学语文》杂志与秀山县教育局联合举办的中学生“创造杯”作文竞赛,我的学生有3个获得四等奖:白辉(白定鲲)《我从父母手中接过零花钱》、石辉《我爱秋天的落叶》、吴永建《探险者的价值》;我本人亦第一次获优秀指导教师奖。后来,我们师生又多次获奖。
  在组织学生写稿投稿方面,我精心指导九一级(3)班学生马振勤率先闯入《作文评点报》,他在该报1988年12月(第4期)发表了一篇短文——《我家的狗真讨人喜欢》。后来,他在该报上又发表一篇短文《看课外书入迷》。九一级(4)班李秀明在该报“妙文选”一栏里发表了《两鸡斗》。女同学田艳君也不示弱,在该报1989年第4期(总第9期)第4版上发表《灭火》,连我的评点、旁批和总评一起见报。
  我们的做法在本校产生了积极影响,青年教师胡仁华也照此办理,并立马见效,他所教的九一级(2)班学生王菊芳《闪光的瞬间》也在《作文评点报》上发表了。
  后来,我的学生田燕(田燕红)之抒情散文《荷塘情思》,彭青花(彭清花)之叙事抒情散文《我最敬佩的老师》又相继在《作文评点报》上发表。学生陈忆的抒情散文《我在2010年》在《少年行》上发表。
  1990年,我在本校组织学生文学社团山泉文学社,出板报《山泉》11期,手抄报19份。
  1991年、1997年,我两度组织所教学生参加中华青少年文学基金会组织的全国青少年文学夏令营营员选拔征文比赛,学生多人获奖,我两次获“园丁奖”。
  2003年12月在学校行政领导下,我和一些同事创办校园文艺刊物《山泉》,正式组建山泉文学社,本人为社长,具体指导校园文艺工作。
  
  五、学校是我家园,学生是我子女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一个特别重要的方面,就是要爱国。热爱祖国决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体现在事业上、工作上,落实到日常行为中。
  为了我亲爱的祖国,我爱校如家,扎根少数民族贫困山区农村中学,纹丝不动,一干就是几十年。
  1965—1968年、1970—1972年、1978—1983年这三个时段,我共任小学班主任10年,1984—1994年任初中班主任工作10年,合计任中、小学班主任20年。后来,即使没有担任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也从来没有放松过。我对学生的语文作业、作文和各种测验、考试,都记录在册,以此作为管理学生的有效依据。这个方法很简单,但长期坚持很有效。
  对教育教学工作是这样负责,对待学校全局也是这样较真。
  1986年,我们石堤中学英语师资奇缺,一个英语教师要上三、四个班的课。我特意到县教育局找到陈局长,对他说:“我们学校的老师在拼命抓质量,请你给我们配够英语教师,给我们解决师资最薄弱、困难最大的英语学科问题,帮我们拉一把,使我们把学校办得更好。”他说一定想办法,并说:“你作为一个普通教师,却这样关心学校全局的事情,实属难得。”从此我成了他的布衣之交。
  有一次,因学校领导班子内部不团结,副校长组织一些人歪曲事实,到教育局告校长“贪污”之状,有人来邀约我,我坚决拒绝。后来,事件平息,校长弄清了全部情况,对我抵制分裂的行动非常赞许。
  我把学校看作自己的家,并处处为这个家精打细算,或向领导提出一些建议。
  有两年时间,学校的路灯有时白天也亮着,为了使学校避免浪费,我主动拉线关灯多次。别人丢弃的粉笔头,我捡起来继续使用,直到能写最后一个字。我有一个小小的纸盒,常常装满粉笔头,使得有些人看了觉得好笑,有的人看了觉得好奇;他们问到了我,我则说,节约已成为我的习惯。
  2006年4月,我向学校领导呈交了一份关于《抢救(挖掘)传统民族民间文化总体行动方案》的书面建议,想借此为我校校园文化“隆胸”、“美容”,也受到了学校领导的赞许和重视。
  我爱生如子,给他们教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让他们用此法对待学习、观察社会、认识人生。我反对“板脸教学法”,讲课重在拓展,让学生掌握多方面的知识。我经常关心学生,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在我住在校内的十多年中,学生来询问、请教习题的解法或写作文过程的疑难,哪怕我正在吃饭,都是放下饭碗就给他们讲,有时一直讲到上课,饭也忘记吃了。
  当然,我对在课堂上故意破坏纪律的行为(这样的情况微乎其微)处理起来相当严厉,通常是雷鸣电闪,大雨滂沱;然而事后又和风细雨,暖气化冰。
  我不但关心我所教的学生,也关心其它班的学生。
  我校学生石正兵(非我任教)一次因好奇贪玩爬车、跳车而摔成休克,并且头破血流,扑在地上,有的人用穿着皮鞋的脚把他翻了一个身,又有人把这个坏消息告诉了我。我二话不说,就抱起石正兵,也不顾鲜血染到我衣服上,我立即请一辆手扶拖拉机的师傅用他的拖拉机把石正兵送到石堤卫生院抢救,因抢救及时,他安全脱险。2006年春节后的一天,石正兵的母亲还给我送来一些糍粑,以示不忘我当年的义举。
  我乘坐别人的车子,见到我的学生,必然请师傅让该生上车。我这样做,纯属热爱学生之举,不想他们居然投桃报李,“强迫”我接受谢意。一些学生参加工作后,凡是我上秀山,或从秀山回石堤,有许多学生在先下车时往往给我开车费,有的学生家长也是这样。
  教师与富翁相比,就比较寒酸。但是,学生、家长、社会对我的这种认可,这种谢意和敬意,我觉得是最好的精神安慰和最大的精神财富。
  对校内外的年轻教师,我也非常关注。
  我对彭小芹、杨波、章勇、吴光洪、黄忠勇、刘敏、杨泽富、黄忠娇等年轻教师关怀备至,或给他们指导教学方法,或指导他们写教育教学教研论文,给他们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有时候简直是不遗余力。
  
  六、主动服务社会,弘扬奉献精神
  学习雷锋好榜样,一切落实在行动上。
  我积极参加希望工程行动,为石堤小学(现石堤镇中心校)改善办学条件而捐资100元。
  我积极参加农村扫盲教育与科普工作,为在农村普及农业科学技术,利用节假日为农民业余技校编写普及农科教案400多节。
  我42年的奋斗与奉献,当然不只是在校内。早在1960年我才读初中一年级时,就已成了《秀山报》的通讯员,但是直到1964年以后才逐渐在《秀山报》、《群众报》、《川东南报》、《四川农民报》、《四川日报》上发表了一些新闻、通讯、诗歌和评报文章,不过都只是一些“豆腐干”。我曾多次被评为上述各报的积极通讯员或优秀通讯员。
  我投身社会,尽量给别人予以帮助,其中对本县保安乡中学校长黄忠智的帮助最大。事情分两个方面:
  (一)宣传保安乡中学率先进行六年“绿色证书”教育探索的重要成果:1、于2005年10月与黄忠智合写了长篇纪实文章《希望的田野大有希望》、经验文章《农村中学“绿色证书”教育探索的初步经验》。2、与姚祖恩、黄忠智、姚本武合力创作了《“绿证”之歌》。3、2006年3月,与本校教师黄忠勇又合写了“绿证”论文《学习先进经验、搞好绿证教育》。
  为此,我被保安乡中学聘为“终身名誉教师”。
  (二)为抢救(挖掘)、恢复和发展传统民族民间文化保安乡灯儿戏作了大量工作:1、2005年10月—2006年3月,在不足半年的时间里写出与时俱进的保安灯儿戏剧本《喜从天降》、《风雪凉山寨》、《我们的好校长》、《“八荣八耻”歌》等共23个。2、代保安乡中学起草向县府、市府申请保安乡灯儿戏的立项申请报告。3、与灯儿戏第二代传人吴宗炳加强了联系。4、给灯儿戏剧团副团长黄忠智出了大量主意。
  为此,我以灯儿戏第三代传人的资格被灯儿戏剧团聘为编剧兼理论工作指导。
  此外,我写了大量诗歌、散文、小说、电影文学剧本初稿,目前都在修改之中。其中主要有:1、多部曲巨型系列中国革命建设纪实文字学大串编《东方红日》(前11部)。2、《石堤镇志》。3、长篇小说:《曲江》、《跋涉岁月》、《金姑桥》等。4、《蚌壳姑娘》(戏曲)。5《爱我秀山》(人文旅游散文)。
  课余时间、节假日,我还为校内外中小学生进行义务辅导,他们中有:李元英、石小蓉、徐江楠、吴光跃等。其中,吴光跃后来本科大学历史系毕业,已在中学任教多年;石小蓉也已经大学毕业。特别是吴光跃,不忘我们的师生情,为我编写多部曲巨型系列中国革命建设纪实文字学大串编《东方红日》一书初稿提供了许多历史资料。
  在我晋升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以后,本校办公室主任王习文问我:“你还有什么目标?”我反问他:“你怎么知道我还有目标?”他说:“你始终都在奋斗。”
  谢谢王习文,诚如是。以后的目标还多得很:1、修改上述初稿,争取出版(含《保安乡灯儿戏现代剧本集》、《石堤山歌集》);写出《保安乡灯儿戏发展创新论》、《保安乡灯儿戏简史》(同姚祖恩合写)等。
  总之,就像我在给保安乡中三年级学生做题为《绿证教育大有可为》的报告中所讲的那样:“我将以60岁的老人、18岁的心脏这一姿态继续拿着笔,奉献我所有的余热。”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已年届一轮花甲,即将退休。
  就是这样,我决定:拼命三郎,一拼到底,生命不息,工作不止;只要一息尚存,我就决不停止奉献。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定将成为我终生的写照。


432722amsnheg4w7.gif

【编者按】从教一生,首先要讲求良心,“不误人子弟”是最起码的师德。老师,一只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五天忙碌六七不休,八思九想十分用心,百般教诲千言万语,其实赞美老师的词太多太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就是老师最完美的写照。感谢作者赐稿!祝笔耕不辍! 【编辑:子过】

新长城文学网公众号

求索者文化传媒公众号

1 条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