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登录注册
恢复默认
  • 明黄

    淡蓝

    淡绿

    红粉

    白色

    灰色

  • 14px

    18px

    20px

    24px

    30px

  • 默认黑

    红色

    蓝色

    绿色

    灰色

  • 0

    1慢

    2

    3

    4

北戴河的松【作者:张宝树】

作者:蓝儿   创建时间:2020-10-30 20:56   阅读量:34427   推荐数:2   总鲜花数:36赠送列表   字数:5890


北 戴 河 的 松

作者:张宝树


今年9月,我来参加“ 全国散文名家北戴河金秋论坛”,刚到驻地,大海欢乐的涛声就催促我马不停蹄地朝海滨走去。本来浩浩碧海、幢幢帆影是足以诱惑我马上扑向金色的海滩的,可是意想不到的景物却吸引了我贪婪的目光,留住了我匆匆的脚步。什么景物能比大海更迷人?原来这景物就是西海滩路旁的松。


其实,大海不常见,松树到处有。这里的松怎么就一下子把我吸引住了呢?待我暂时按住下海滩的念头,徜徉在幽静、蜿蜒的西海滩路上,注目于眼前一株株青翠油绿的松树的时候,一种别样的风采与神韵扑面而来,我便情不自禁地赞叹道:“美!北戴河的松太美啦!”


我见北方一些城市爱把松树移植在大道旁,尽管有霓虹彩灯的辉映,可滚滚烟尘的薰呛,让路边的松总像疲惫不堪、风尘仆仆的行者,老打不起精神来,哪里有北戴河的松这么靓女般的清新滋润?我也走进过小兴安岭深处的原始森林,那里的松遮天蔽日,只是太威武,太高大,哪里有北戴河的松这么亲近可人?最有名的黄山迎客松,谁人不知?也许那松常年受着高崖险谷和逼仄空间的挤压,连迎客的笑容都显得拘谨了,哪里像北戴河的松这么自由洒脱?泰山上不是有一组五大夫松吗?也许是承载了太多的历史故事,不免显得有些老态,哪里有北戴河的松这么青春永驻呢?


站在西海滩路上,朝东西一望,全是这般青翠油绿的松,像碧绿的小溪欢快流淌,像闪亮的绸带轻盈飘举,又像一片片碧绿的云,高擎着生命之旗,向八方游人招手致意。


我早已看见大海了,一阵阵汹涌澎湃的涛声在我胸中激荡。而当我走向海滩,海上仿佛出现了海市蜃楼,迷蒙中竟都是望不尽的松林。不一会儿,海滨的松居然又把我招引回西海滩路上,于是我又款款流连在松树之下了。


望波亭的松脉脉含情。坐在亭内,看雪浪花一排排冲上沙滩,沙滩上便留下了激情的诗行。而身后的松,这时也涌起一阵阵松涛,仿佛在蓝天上涂抹着如诗的画图。亭西,果真有当年毛泽东下海游泳的地方吗?我扣问那几棵向大海伸出双臂的松,我料想她们定是目击者。记得1954年,同样是9月的一天,新中国的一代领袖和警卫人员冲破四道海浪、搏击远游的雄姿豪情,还有上岸后坐在藤椅上吸烟谈笑,那泰然悠然的神情,她们肯定是看见过的,不然她们怎么老是含笑不语,深情凝望?一转身,却又看见了爱国将领张学良那英俊少帅的塑像,身边偎依着娇柔美貌的赵四小姐。海风吹来,松间喧哗出阵阵笑语,莫非是侍奉少帅多年的松侣们絮语般地向游人们诉说张学良与赵四小姐喜结良缘的风流佳话?或者少帅当年在别墅里从容应对各派说客的那些逸事?


折返往东,以浴女雕像为主体的海滨小广场又跳入眼帘。绿草茸茸,松树摇曳着优美的姿影,有的舒广袖,翩翩起舞;有的展双翅,跃跃欲飞;有的携手相看,簇拥攀谈;有的像大家闺秀,仪态端庄;有的像青春少年,一脸灿烂阳光。百态松影闪耀在金色夕阳里,将那浴女映衬得分外妖娆与健美。


让我难忘的是路旁那尊朱启钤的塑像。我不明白为什么设计者当初要把这位创建北戴河的元勋安置在这段没有松树的海滩边上,不是面海,而是向山?我在塑像背面读勒文,在塑像前留影,一会儿又看看大海,真是心潮涌动,思绪难平。蓦地,我远远地望见了联峰山上那满眼的苍翠青绿。这时,我还在思虑着设计者的深意:莫非是为了让八方游人一来海滨就能瞻仰到这位曾造福于北戴河的可敬先贤?莫非是为了让这位先贤永远深情遥望着联峰山上那满山的青松?那里正是他为抗衡外国人野蛮圈地、抢占山水、妄图建造殖民者的乐园的野心,于1919年成立海滨自治公益会,保护国土山海,将他拳拳爱国心、殷殷赤子情化作满山青松的美好所在。当年他所领导的“公益会”,仅在山上就种植了五十万棵松树啊!如今,不是那里的家族莹地“朱家坟”,有松云覆盖;那里的蠖公桥、蠖公亭,有松侣陪伴;那里由秦皇岛市和北戴河区人民政府敬立的《蠖公亭记》碑,更有松树掩映,碧血丹心化松海,不求身后留美名。安放背海面山的塑像,也许恰好深入地体察到了并委婉地表达出了朱老先生的心曲吧!


让我流连忘返的是西海滩路上那牡丹园里的松。园子不大,英俊秀美的白皮松与吐蕊放香的紫薇相伴相拥,围成了一个半圆形的妩媚屏风。园内,蓊蓊郁郁的全是油松,满眼绿色浓得化不开。小桥流水处,立有徐志摩的塑像,松云的倩影正婆娑在诗人的面前。这让我忆起了《北戴河海滨的幻想》里那一行行优美的文字:“海波亦似被晨曦唤醒,黄蓝相间的波光,在欣然的舞蹈。滩边也不时见白浪涌起,迸射着雪样的水花……”我仿佛谛听到了诗人歌吟大海时那几度“忘却自我”的婉转心声……想必松是懂了诗人的心,松有了诗意,园子也就有了诗意。


站在西海滩,北望联峰山,山上的青松也像偌大一片苍翠的海。待我登上联峰山,我便成了苍茫绿海上一朵小小的云帆了。拾级上望海亭,眼界豁然大开。极目远眺,远处——碧海白浪连天涌,烟波长空无际涯;近处——苍松翠柏掩红楼,历史烟云一望收。相传秦皇、汉武、魏武帝、唐太宗,东临碣石,都在这里留下过足迹;清光绪十九年(1893),清政府在这里开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允中外人士杂居”的旅游避暑地;辛亥革命以来,戊戌变法领袖人物康有为、民国总统徐世昌、民初大实业家周学熙、爱国将领张学良等,也都在这里留下逸闻;民国八年(1919),更有民国政府代国务总理朱启钤及他所领导的“公益会”在这里兴建了北戴河第一座公园——莲花石公园;新中国成立以后,从1954年至今这里就一直成了中央政府领导暑期办公的地方。


1954年4月22日清晨,领袖毛泽东曾在这里登山,观海,看日出,事后还写下了壮美词章《浪淘沙•北戴河》,词曰: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日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望海亭下,四周苍松,姿态各异:有的挺拔,有的遒劲,有的清秀,有的潇洒。树干大都比碗口还粗,差不多百年树龄了。想当年,毛主席兴致勃波登临山头,观沧海喷薄跳出旭日的壮景,吟哦曹操那《观沧海》的激情诗篇,他身边、脚下应该就是这些松树簇拥环抱着吧!当时,松树沐浴在姹紫嫣红的霞光里,又承载着开国英豪的绰绰雄姿,涵纳着建国领袖的朗朗话语,该有多么容光,多么自豪!


联峰山的松是幸运的,因为她们目睹过共和国领袖的风采。可是,山下名人别墅区里那些郁郁葱葱的松呢?我能看得到她们吗?假如我真能看到,我同样也是幸运的人了,我如是奢望着。“金秋论坛”闭会的头一天,各地作家大多相继离去,只剩下我们七人:山西乔忠延君,杭州沈南君、李桂萍女士,西安王鹏君,山东许德美女士,北戴河林闻女士和我。我们真是幸运!下午,我们在北戴河作协副主席张其雪的引领下,怀着一份新奇与庄重,悄然走进了这个神秘的令人向往的名人别墅区。


名人别墅区的松,更多,更密,更绿,也更有情调,更有魅力,更有韵致。你看,那毛泽东的别墅,一座造型别致的红顶洋楼掩映在绿松之中,就连宽敞庭院里的草坪上都漾着绿色涟漪。远远见一株雪松挺立在楼前石阶的旁侧。海风徐徐,雪松周身的松枝一齐舞动起来,唱起深情的歌。无数碧绿枝条伸过窗来,一阵阵柔柔的抚摩、轻轻的敲击、久久的瞩望,就仿佛当年毛主席身边英武高大的警卫战士一样,如今依然痴情地要把对领袖一腔的爱和一生的敬无保留地倾注,倾注……曾记否,1954年7月26日毛主席二次来北戴河?他专为筹备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审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解释》而来。雪松,你可曾垂顾明窗,引海风入室,为领袖送爽?楼南,大约50米处,有八棵古松环植在一个圆台上。看那八棵古松的位置,我细心忖度:莫非这八棵古松正暗合了震、兑、离、坎、乾、坤、巽、艮这象征着春夏秋冬的寒暑往复、东南西北的地域变迁、金木水火土的相生相克和阴阳男女的相依相存的“后天八卦图”?莫非我心目中的这幅“八卦松图”,真的也帮助共和国的领袖观测过政治风云,运筹过社会变革不成?


你看,那朱德总司令和杨尚昆主席先后居住过的别墅,也是被松海簇拥着。楼北有小丘,高有油松,奇态纷呈,犹如朱老总手下南征北战随处制胜之奇兵;低有地松,匍匐沃土,又像朱老总不忘本、永葆劳动本色之纯朴风貌。楼南有大片松林,一条幽幽石径直通海滨。记得1955年8月的那一天,朱老总去北戴河园艺场参观,并挥锨放水浇果园,特别受到工人们的热情赞许。也许那天朱老总就是沿着这条松间石径走出别墅去乘车的呢!动问林间青松,是否?知否?松树嬉笑且私语,她们用欢快的涛声肯定地应答了我。


你看 ,那周恩来总理的别墅洋楼,也许是为了便于接待国内外众多的宾客,东南两面的芜廊早已扩建成了客厅,红绿窗楞呈几何图形有序排列,美观而醒目。楼门石阶两侧,原有两棵法国梧桐,听说总理在1976年1月8日辞世以后,左边的那棵梧桐也突然枯萎死去,只好又补种了一株银杏。20年过去了,那银杏长得婷婷玉立,秀美极了。别墅里的松,则集中在南院,蔚然成一大景观。我坐在矮墙上,见松林幽深,弥望的全是苍绿的祥云。我入林探寻,侧耳聆听,祈望能再找到总理的踪迹,听到总理的话语。可是,这该是怎样的妄想啊!往东不远,草坂上横卧着一株古松,看上去足有数百年的寿龄。而如今依然松枝如盖,青翠喜人。这古松弯下苍劲的躯干,伏卧在泥土之上,任凭人们攀缘扶坐,无怨无悔的样子,既像卧龙,又像卧牛。龙者,人杰也。卧龙者,大才奇才帅才却又能伸能屈者也。古之卧龙称诸葛,现代卧龙是何君?园中卧龙有一比,旷世伟人周恩来。牛者,人本也。卧牛者,春耕秋种劳作不息暂作小憩者也。鲁迅,一代文学大师,俯首甘为孺子牛;周恩来,一代经国英杰,鞠躬尽瘁作卧牛。难道不是吗?


你看,1959年建造的北戴河中央政治局会议堂!会堂简直就是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微缩景观,连砖瓦木料都是从当年大会堂工地运来的。一到暑期,中央政治局委员们常在这里谈论研究国家大事。这里是时代的晴雨表,是运筹帷幄的司令部,是决胜千里的指挥所,是决定中国命运和前途的重大决策的诞生地。会议堂前左侧,立有一块巨石,似苍龙傲然直立,雄视东方。两侧皆松,冠盖如墨,虬枝如铁。松石契合,成一“龙石图”,越看越觉有深意。难道这巨大松石景观,不正象征着当年新中国建国初期领袖们如磐石如钢铁的团结和力量吗?听说1998年8月7日这一天,正当长江洪峰肆虐泛滥决口之危难时刻,中央政治局会议就在这里召开。会议一直开到凌晨一时许,紧接着,长江沿线抗洪救灾的动员令迅速在这里下达。于是,一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战斗全面大响,一场降龙伏虎的战役四面凯歌了。


名人别墅区内,还有许多中央领导的别墅,还住过清末以来诸多达官贵人、社会名流。别墅区的松啊,你太多阅历,太多情感,因而也大有魅力和韵致。北戴河还有像鸽子窝、碧螺塔、金山嘴等名胜景区,整个的北戴河,又哪里没有青翠油绿的松呢?


这次,北戴河的松,让我看得大饱眼福、神魂痴迷。不是夸海口,看了北戴河的松,似乎天下的松都可以不再去看了。游览了一整天,我沐着斜阳余辉,静坐在沙滩上,看海,看天,看沙滩,看道路两侧、漫山遍野的松。我猛然觉得,如果说北戴河是东海仙女,那么北戴河的松就是璀璨夺目的凤冠霞帔 。如果说北戴河是世界第一流的旅游胜地,那么北戴河的松就是婀娜多姿的形象大使。如果说北戴河具有自秦汉以来三千多年丰富而深厚的人文积淀,那么北戴河的松就是最懂情义最富魅力最有韵致的历史证人了。


啊!北戴河的松,你是北戴河人民的福星。


啊!北戴河的松,我会永远想着你!




作者简介:

张宝树,男,汉族,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作家》签约作家、河北省散文学会常务理事、天津散文研究会名誉会长、全国首家中老年散文期刊《散文福地》主编。

1986年5月26日《人民日报》“大地”副刊发表处女作《觅春》,从此开始文学之旅,先后发表作品数百篇,200余万字。结 集出版的作品有:《中国现代寓言赏析》,散文集《生命的辉煌》、《走近真实》、《幸福在彼岸》、《张宝树散文精选》,报告文学集《寸草春晖——来自教育的报告》,文化随笔集《造神史话》等。代表 作品和获奖作品有:《雁北魂》收入《中国游记年选》,《口琴声声》 入选《当代散文选萃》,《生命的辉煌》获全国“红玫瑰”散文大 赛优秀奖,《感情的香味》获全国“人间真情”征文大赛1等奖, 《生命之旅》获天津市第四届“文化杯”散文1等奖,《爱的天平》 获天津市第5届“文化杯”报告文学1等奖,散文集《走近真实》 获天津市第11届“文化杯”最佳散文集奖,《这个女人让我心静》 获河北省散文名作1等奖,《寸草春晖》荣获由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主办的报告文学大型征文1等奖。

1986年与著名作家袁鹰合作主编《当代中年作家散文选》(31万字,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1992、1994年先后主编“中国当代美术家”传记文学丛书两部《耗牛、骆驼、雄鹰》和《一 代宗师——林风眠》(共计48万字,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2000年与著名学者、作家林非合作主编“大视野”散文随笔丛书十二部(170多万字,天津社科院出版社出版发行),2002 年主编“鲁迅年”文学丛书五部(88万多字,远方出版社出版), 2010、2011年先后主编老年人散文集《为自己鼓掌》和《心灵盛 宴》,计60万字。

1995年郑重入选《中国文艺家传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入选《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中国专家大辞典》, 2001年入选《中国当代文化艺术名人》(作家出版社),2006年入 选《中国艺术家宝典》,2010年8月荣获“国家最高当代文化名 人”荣誉称号,2011年3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授予“世界当代八大文化圣贤”终身成就荣誉称号,2011年8月联合国科教文 组织批准授予“世界第二次文艺复兴先驱者”终身成就荣誉称号 (中国大陆3名)。2012年12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又批准授予“国际文艺泰斗”终身荣誉称号。





备注:图片来自网络,若涉及版权请联系,以便删除

【编者按】编辑《北戴河的松》一文确实让我大开眼界。文中开篇有表,本文是作者参加“全国散文名家北戴河金秋论坛”看到北戴河的松树偶得。北戴河,本是玩水避暑之圣地,可是作者却对这里的松树产生了浓厚兴趣。他把北戴河的松树和黄山的“迎客松”、小兴安岭的松树以及泰山“五大夫松”进行比较,那些世人瞩目的松树与北戴河的松树相比,在作者眼里却显得略逊一筹。读完全文,感觉作者并不是凭空乱夸这里的松树,而是有理有据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这里的松树,并且例举了一些名人穿缀其中,使得这里的松树变得有血有肉,同时有着历史的韵味,时代的风采,让读者印象深刻。因为有名人的存在,这里的松树也变得有了名人范。这一点非常好理解,要不然怎么能把松树列为岁寒三友之一呢,对吧?全文文笔流畅自如,叙述不疾不徐,值得文友赏阅。强烈推荐文友共赏留墨。【编辑:风铃A 】【推荐号:202105271324】

新长城文学网公众号

求索者文化传媒公众号

3 条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