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登录注册
恢复默认
  • 明黄

    淡蓝

    淡绿

    红粉

    白色

    灰色

  • 14px

    18px

    20px

    24px

    30px

  • 默认黑

    红色

    蓝色

    绿色

    灰色

  • 0

    1慢

    2

    3

    4

《和董传留别》赏析

作者:金碧辉   创建时间:2019-09-04 09:30   阅读量:19001   推荐数:0   总鲜花数:0赠送列表   字数:1368


《和董传留别》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由凤翔府

(隶属于陕西省宝鸡市,地处关中平原,宝鸡市东北,县城距宝鸡市区44千米。)回到长安时所作的一首七律。苏轼在凤翔府任职时,董传曾与苏轼相从,当时董传生活贫困,衣衫朴素,但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平凡的衣着掩盖不住他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凤骨。苏轼在诗中一面称许了董传的志向,同时预祝他黄榜得中。全诗巧于用典,蕴藉含蓄。其中“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广为传诵,脍炙人口。

麤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生活当中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不喜欢陪伴着老儒一块清谈过“烹瓠叶”那样的苦日子,决定随从举子们参加科举考试。口袋里没有钱不置办那“看花”的马,但会看取令人眼花缭乱的“择婿车”。考试得中仍然可以向世俗的人们夸耀,诏书上如鸦的黑字新写着俺的名字。

苏轼的这首《和董传留别》可能不为普通读者所熟知,而其中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却广为传诵,原因就在于它经典地阐述了读书与人的修养的关系。中国的读书人向来把读书视为积累知识、增长学问的有效途径。读书的作用不仅在于占有知识,还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尤其是常读书,日积月累就会使人脱离低级趣味,养成高雅、脱俗的气质。清代学者梁章钜说:“人无书气,即为粗俗气,市井气,而不可列于士大夫之林。”事实证明,读书与不读书,读书多与读书少的人,所表现出的内在气质与素质是绝不相同的。“腹有诗书”指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气”可以理解为“气质”或“精神风貌”。她强调了华美的气质是饱读诗书的必然结果。

就苏轼送别的这位朋友董传而言,“气”不应简单地指读书所带给人的儒雅之气,更指古代读书人所推崇的在面对人生的失意和困窘时的乐观豁达的态度。孔子的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而能“不改其乐”。王勃在人生落魄时高唱“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董传身处贫穷,却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追求着自己的人生目标,这可以从“囊空不办寻春马”一句看出。显然,苏轼对董传的人生态度还是非常欣赏的。在临别时送给朋友这一句,既是赞美,也是安慰。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阐明了读书与高雅气质的必然联系,凝练概括,深得读者喜爱。古人尚且把读书视为第一己任,更何况现在。读书求知可以培养人高尚的品格和高雅的气质;可以使我们增长见识,不出门,便可知天下事;可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可以使我们变的有修养;可以使我们找到好工作;可以使我们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相反,不读书的人,心胸一般都很狭隘,遇事容易钻牛角尖,容易想不开,目光短浅。

鲜花和掌声从来不会赐予好逸恶劳者,而只会馈赠给那些风雨兼程的前行者;空谈和散漫决不会让你美梦成真,只会留下“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慨叹;只有学习文化知识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知识是石,敲出生命之火;知识是火,点燃命运之灯;知识是灯,照亮命运之路;知识是路,引领我们走向灿烂辉煌的明天!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改变未来。所以今天要赶紧行动起来,好好教育自己的孩子们好好抓紧时间学习,用知识武装创造全新的自己,用知识改变我们老范家的命运,用知识创造老范家美好的未来,也能为老范家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编者按】文章由一首诗贯穿全文,从人的秉性到风骨,阐诉得有条不紊。篇幅虽短,意蕴丰满。赏读啦!愿您多多惠赐佳作!

新长城文学网公众号

求索者文化传媒公众号

1 条评论

  • 金碧辉发表了评论

    “学无止境”,我们唯有通过不间断的学习,才可以提升我们的休养,发现自己的不足。当然,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也会发现并融入一些新的理念和进步思想。如果我们每个国民都具备这些理念和思想,那么全体共和国人在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指日可待!!!

    2019-09-04 11:17
    亲,没有评论了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