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晗蕤
一路上的“最好”
一路上,人在成长的路上,留下的足印,大大小小,蜿蜒曲折,每一程皆有其独特的风景陪伴,而那些在成长路上被视为“最好”的存在,如同璀璨星辰,照亮生命的不同阶段。
小的时候,妈妈就是那片最温暖、最柔软的港湾,是生命中无可替代的最好。犹记,晨曦微露,妈妈在厨房中忙碌的身影,锅碗瓢盆的交响里,飘出的是米粥的香甜与爱的味道。冬日寒夜,被窝里总有妈妈提前暖好的棉被,那丝丝暖意,恰似春日微风,轻拂过稚嫩的心田。当我在外面玩耍归来,满心委屈或得意洋洋,妈妈总是张开双臂,将我拥入怀中,听我诉说孩童世界的喜怒哀乐,她的笑容如阳光穿透阴霾,驱散所有不安。古有孟母三迁,为儿择佳邻,育子心血可见一斑;又有岳母刺字,励子以报国壮志,母爱之深沉,穿越历史长河,熠熠生辉。在我心中,妈妈的爱便是那首无声却磅礴的诗篇,一字一句,皆写满关怀与呵护,伴我走过懵懂无忧的童年。
待我长大成人,步入婚姻殿堂,媳妇便成了生命中另一种美好。她似那春日新柳,温婉而坚韧,为家庭带来别样的生机。忙碌一日归家,桌上摆满热气腾腾的饭菜,皆是她按我的喜好,精心烹制。晚间倚沙发,共话生活琐碎、职场趣闻,她的眼眸专注而明亮,时而嗔怪,时而欢笑,情绪交织间,疲惫消散无踪。古有梁鸿与孟光“举案齐眉”,互敬互爱,成就婚姻佳话;今亦有无数平凡夫妻,于柴米油盐间相互扶持,诠释爱的真谛。在岁月磨砺下,夫妻之情,愈发醇厚,她不仅是爱人,更是并肩同行的战友,在生活这场漫长战役里,与我携手共进,看遍人间烟火,成为我成年后心中“最好”的注脚。
直至生子,那小小生命降临瞬间,仿若天使落入凡尘,孩子便成了心头最软糯,也最坚实的存在。初为人父,看着襁褓中婴儿粉嫩脸庞、紧握小拳,满心皆是欢喜与惶恐。半夜啼哭,赶忙起身安抚,轻摇臂弯,哼着童谣,见他泪痕渐干,睡颜恬静,虽困倦至极,却是幸福感满溢。陪他学步,跟在后面亦步亦趋,生怕摔倒;教他识字,卡片上简单图形与文字,能让他瞪大好奇双眼,那一刻,愿倾尽所学,为他启智开蒙。从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从入学堂到青春叛逆,每一个成长节点都揪心又欣慰。恰似苏轼诗云:“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孩子承载希望,是生命延续,他一举一动皆牵动着我的心弦,成为我人生新阶段“最好”牵挂。
岁月流转,孩子长大成人,娶妻生子,孙子降临,新生命带来家族延续的喜悦。此时,孙子便成了我暮年生活里,最俏皮、最可爱的小精灵。抱在怀中,那奶香四溢,笑声清脆如铃铛,驱走暮年孤寂。看他学步时摇摇晃晃,伸小手要抱抱,心都化成一滩暖水。闲暇午后,推着婴儿车漫步街巷,晒太阳、唠家常,他人眼中满是羡慕。忆及古人含饴弄孙之乐,确如白居易所描:“有孙未去时,阿姥忘仙曹。”这般天伦之乐,让晚年时光沉浸在无忧无虑的温馨里。孙子的每一个新动作、新言语,都是生活最美点缀,成为生命尾声中最珍贵的“最好”。
及至临终,当岁月染白我的双鬓,身体衰败,心智却愈发清明。回首一生,历经风雨彩虹,尝遍酸甜苦辣。此时望向窗外大地,那片广袤土地,承载着祖祖辈辈劳作的汗水、生命的痕迹。曾祖父在此耕耘,祖父接续,父亲亦挥洒热血,自己同样扎根生长。这片土地,孕育希望、包容疲惫、见证生死轮回。它默默无言,却给予一切——春日繁花、秋日硕果、夏日凉荫、冬日静谧雪景。思绪飘远,仿佛看见先辈灵魂于田间劳作、家中团聚,自己也终将融入这土地的怀抱。古有魂归故里之说,土地便是最终归宿。它以宽厚之姿,接纳我疲惫的身躯与漂泊的灵魂,让生命于此终结,亦于此永恒。此刻,土地便是我心中“最好”的归处。
每一阶段的“最好”,皆是生活馈赠,串起颗颗珍珠,编织成生命项链。于回忆中品味,无论悲欢,皆为珍贵;向前展望,知晓各阶段美好,更惜当下时光。人生,在“最好”的更迭里,书写着完整的乐章。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