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帆过尽读书乐
灵魂是注定独行的,但使灵魂充盈的,必是读书。
——题记
中午的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天气闷热得令人窒息,嗖嗖的汗水顺着脊梁骨往下淌。窗外,娜山纳水的工地上,搅拌机、汽车的轰鸣声响个不停,偶尔伴随着钢筋落地的巨大响声,刺激着人们的心脏,简直就是令人抓狂的节奏。可是,教室里的76个孩子却非常安静,安静得出奇。这是一节阅读课,孩子们都在静静地看书,对窗外的响声早已置若罔闻,也,早已习惯。
看着这一切,我不禁想起一年前第一次让孩子在阅读课上的情景。一年前,孩子们还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为了让他们爱上阅读,我把每个星期的星期三下午第三节定为阅读课,课上只能进行阅读,不能做其他作业。第一次阅读课,只听见我规劝孩子不要讲话,不要东张西望,不要翻书太快的声音。当时的情景感觉就是一个头两个大。可是,仅仅一年,孩子们就已经习惯在阅读课上安静地读书,这怎能不令我欣慰呢?抬起头,我仿佛看到了蔚蓝的天空出现的朵朵祥云。
杏林子说:“时间太瘦,指缝太宽,它总是不经意的从我指缝间溜走,伸手紧握,抓住的只是空气。”回首来时路,我抓住的也只是空气。当我在不停地感叹生活浮躁,身心浮躁,思想浮躁时,是否曾静下心来充盈灵魂呢?闲暇之余,总是呼朋唤友,生怕寂寞了生活。
小时候,我是特别爱看闲书的人,那时候学校里的李老师家订了 《少年文艺》和《故事会》。我经常去她家蹭书看,就像《窃读记》里的小女孩,不看完一本书,是不会归家的。父亲在厨房外搭了间洗澡间,洗澡间和墙壁之间有个可以容纳一个人的窄小空间。为了看书,我经常躲在那小小的空间里看书,任凭母亲喊破喉咙我也不会出去,现在想想那个小小的空间简直就是我的乐堂,童年的很多时光都是在那乐堂里度过的。
高中时,班里流行看琼瑶的书,《聚散两依依》、《窗外》、《一颗红豆》……多得数不甚数,那真是一大壮观景象,一本琼瑶的书借来,全班传看,新书借来,最后还回去的却是泪痕斑斑。整日里沉浸在琼瑶阿姨所放的“毒药”里,幻想着有朝一日有个爱情的奇迹出现,想象“云中谁寄锦书来”?最后的最后却发现那是一个又一个的泡沫。后来看杂七杂八的闲书,看过亦舒,看过岑凯伦,看过金庸古龙……有一天突然看见三毛的《撒哈拉沙漠》,叛逆的三毛仿佛一朵奇葩盛开在我那中规中矩的学生时代,于是不停地找她的书来看,一本又一本。她那些出名的句子,现在还时时浮现脑海。“我来不及认真地年轻,待明白过来,只能选择认真的老去”。我现在明白了,我真得只能选择认真地老去。“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只有经历过生活的磨练,才会把心平息下来。“如果你给我的,和别人的是一样的,那我就不要了。”年轻时,孤傲如我,外表的文静,掩盖了内心的狂热,那是真得不要。现在,你给我的,和别人一样,我也会拿着,生活,早已把我的棱角磨平,磨圆……
师范时,一寝室的室友都爱看书,且装深沉,专看名著。《飘》、《基督山伯爵》、《简爱》、《平凡的世界》、《红楼梦》、《茶花女》等等都是在那个时代看的,为了买一本书,往往要从每月100元的零用钱里省下来。现在想想,我是真要感谢师范时光,让我还能在年轻时代看看名著,在名著中遨游,虽然为数不多。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 。”且不说黄金和美女,但我真正相信,一天不读书,你和别人的区别或许只是少知道了一个有趣的段子,一年不读书、十年不读书,你和别人之间就是涵养与气质的天壤之别。那种从内而外的散发的文化气息,是显而易见的。
当家花旦董卿在央视舞台大放光彩,2017年她主持的《中国诗词大会》成为现象级节目,董卿深厚的文化底蕴,让她再次火了,成为了“网红”。在节目中那些脱口而出的诗词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练就的,全都源于她对书籍的热爱。从小父亲就让她每天抄成语、抄古诗,要求她大声朗读、背诵下来,后来抄古文、读名著。父亲的培养,使董卿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她才华馥比仙,气质美如兰。董卿说:“假如我几天不读书,我会感觉像一个人几天不洗澡那样难受。” “若有诗书藏心中,岁月从不败美人”,说的就是董卿这类的美人吧?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2017年的寒假,单位领导安排了一项读书任务,并要求做读书笔记。不想说要让自己的思想多高大上,抱着只愿此项任务多少能改变自己的拖延症的意愿。在假期某个空闲的时间里,在离家最近的超市里,找不到自己最想看的书,随手购了《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80首》,最起码符合自己的职业,不枉此行。“千门万户曈曈日,早把新桃换旧桃”,宋代人民过春节的情形,不正是我们春节的写照?老祖宗的习俗我每年的除夕都在做,那对联的贴法,我是年年贴,年年忘,年年查。看到《江南》,想起六年级时教孩子们用最简单的方法背下此诗,往事历历在目,谁说过往都是浮萍?“黄四娘家花满蹊”,想起老舍的三百盆菊秧,再想想自己对花的热爱,我都垂涎三尺啦,我是多么的想要,那是爱花者的奢望。教了那么多年的《江雪》,从未想过这是一首藏头诗,“千万孤独”除了是作者万分孤独郁闷的心情,不也是我们这些社会人的浮躁心理吗啊?
韶华逝去,青春不再,不是不读书的理由。贪玩欲念,游山玩水,不是不读书的理由。眼睛老花,拿书犯困,不是不读书的理由。若有诚心,读书不成问题。心中有书,处处皆是书。一本好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暗夜中的迷途。三毛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我不求容颜改变,但求书籍给我温暖,无论什么书籍……
想在纸上开出繁花,想在笔端妙笔生花,想在心尖流淌芳华。读古诗辞赋,读闲书杂记,读名著涩书,穿梭于作者的思想境界,或悲、或喜、或嗔、或怨……这世间,千帆过尽,唯有读书高。每一本书,带给我的都是一次心灵的洗涤,都是一回灵魂的净化,都是一段快乐的旅程。读书乐,乐其中,只有真正走入书中,才能乐趣横生……
共 0 条评论